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桦法典

白桦法典

明末喀尔喀蒙古法典。1970年以普日来为首的“苏蒙考古学调查队”,在蒙古国肯特山麓布尔根地方答兴齐楞苏木一佛塔中发现一些法律文书,以蒙文书写于白桦树皮上,长10厘米,宽14厘米,左端装订成册,包括18个法规,俗称《白桦法典》。是喀尔喀蒙古一些领主在不同时间会盟时共同制订的法规。有的制订于《喀尔喀七和硕法典》之前,是为该法典的先导,多数制订于该法典之后,作为补充和修改。一般都注明制订的时间、地点和参与的领主。内容涉及会盟,结盟,共同御敌,调整诸和硕(旗)、诸诺颜之间的关系,维护喇嘛教、社会秩序、风俗习惯和婚姻家庭等,规定对违法、犯罪案件的惩处,对民事纠纷的处治。其刑律重则处死,一般罚以不等的财产和牲畜,轻则规劝。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团结内部,共同对敌。这些法规都是不完整的、片断性的,其中一些精神和内容后来被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和※《喀尔喀法典》(《喀尔喀吉鲁姆》)所吸收。1974年,普日来在乌兰巴托出版了他的《蒙古及中亚文化史》第1册《喀尔喀新发现的法律文书》,将该法典公诸于世。在乌兰巴托留学的日本学者二木博史抄录了法典,并将其译成日文,称《译注白桦法典》,刊载于《游牧社会史研究》第50册(1977)、《蒙古研究》第12册(1981)、第14册(1983)。国内潘世宪将部分法规译成汉文,刊印于《蒙古民族地方法制史概要》(1983)。

猜你喜欢

  • 阎洪达

    突厥汗国官名。常见于西突厥诸部,与※俟利发共同评议国事,参预决策和政务处理。《隋书·西突厥传》:其“官有俟[利]发、阎洪达,以评议国事。”

  • 韦州监军司

    参见“静塞军司”(2419页)。

  • 金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元朝官修,以脱脱、阿鲁图为都总裁官,揭傒斯、张起岩、欧阳玄等为总裁。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0卷,表4卷,列传73卷,另附《金国语解》1卷,近100万字。元世祖曾诏修辽、宋、金三

  • 也速蒙哥

    ?—1252察合台汗国第三代汗。又译也速忙可。蒙古孛儿只斤氏。※察合台之子。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1242)察合台死后,由孙合剌旭烈兀监国。五年太宗子贵由即蒙古国大汗位后,以舍子传孙为非,废黜合剌旭

  •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

  • 苏皮尔阿

    民国初年新疆策勒村农民抗俄斗争领导人。又译苏朴尔格。维吾尔族。1912年6月,因不堪忍受俄商色依提欺凌,率当地各族群众焚烧其宅院,杀死其帮凶多人。由于新疆地方政府软弱无力,9月被沙俄领事馆派兵抓至喀什

  • 库库河屯

    城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身,亦译库库和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明隆庆六年(1572),在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主持下,由蒙汉等族工匠动工兴建。万历三年(1575)建成。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

  • 思巴儿监藏

    ?—1425即“灵赞善王”。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四川甘孜州灵藏地,故《明史》又称“灵藏僧”。永乐四年(1406),遣使贡于明,受封灌顶国师。次年,加封“赞善王”。其兄朵甘卫都指挥使剌兀监藏卒,

  • 彭仕端

    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1023—1032) 初,以兄彭仕汉唆众作乱,受父命杀仕汉。五年(1027),父卒,献名马于宋,宋帝诏还其马,令袭下溪州刺史,赐

  • 完颜宗弼

    ?—1148金宗室、大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完颜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大金国志》作第六子)。勇敢善战,早年从都统完颜杲追袭辽天祚帝于鸳鸯泺(今河北安固里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