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医

蒙医

蒙古医药学简称。中国医药学组成部分。是蒙古族在悠久历史过程中不断总结医疗知识经验,吸收有关兄弟民族特别是汉藏两族医药学成果而逐渐形成的。早期蒙古人巫医不分,后经长期与疾病斗争,至12世纪或更早,已有自己的药剂与疗法。《史集》称蒙古人能用名为“合迪儿”的烈性药,又谓兀刺速惕、帖良吉、客失的迷诸部以熟悉蒙古疗法著闻。史载蒙古疗法多指外伤术疗(以炽热烙铁烙伤口)皮疗(杀牲畜立剥其皮裹患者病处)、及饮疗(饮马奶酒治病)。元朝设太医院司皇室医疗、设上都惠民司为平民施诊。太医院兼总全国医疗事业,中统二年(1261)受命遣副使往诸路设立医学,以医经文字考校生员,命辨验诸药性味真伪为常课。至元二十一年(1284)命翰林承旨撤里蛮等集诸路医学教授增修本草。终元之世,蒙汉医兼用,汉医医药理论、方剂为蒙古医学所大量吸收。明代,藏医随藏传佛教(喇嘛教)深入蒙古、吸收重点转向藏医。至清,则对汉藏医学成果兼收并蓄,终形成整然的蒙古族医学体系。理论上有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三根”(气、热、寒”,蒙古语:赫易、希日、巴达干)及其相互关系之说。治疗有“十法”(消、解、温、补、和、汗、吐、下、静、养),疗法有饮食疗、炙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由于历史、居地环境及人皆勇武善战等原因,外伤与骨科病常见,外伤疗法与正骨法在蒙古医药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皆有其独到之处。蒙古族医学家亦辈出,有的还撰有医学著作传世,如萨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忽泰必烈的《金兰循经》、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名医学著作尚有《四部医典》、《蒙医学》、《方海》、《甘露之泉》等。

猜你喜欢

  • 宇文黑獭

    见“宇文泰”(897页)。

  • 中山王尚

    战国时中山国末代君主。亦称“中山王胜”。周赧王十六年(前299),赵武灵王派出精兵强将20余万攻破中山国,中山王逃亡,死于齐国,遂被立为中山国君,完全受制于赵国。十九年

  • 虎里狘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辽置十二宫,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虎里狘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

  • 怡良

    ?—1867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道光十八年(1838),由按察使、布政使擢广东巡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与抗英布防建议。任内查缉鸦片,奋勉奉办,卓有成效。二十年(1840),拒绝钦差大臣琦善

  • 五水蛮

    东晋南北朝至宋代豫州西阳郡境内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五水地区诸少数民族的总称。以五水为名,故称。亦泛称豫州蛮或※西阳蛮。相传为古代廪君蛮之后裔。汉代称※江夏蛮。分布在今鄂东及皖西南的大别山与

  • 纳勒

    傣语音译,意为“剩余的田”。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村社按户平均分配后余下土地,其中也包括离寨的社员交回的份地。多租给寨内劳力较强的单户耕种,也有租给外寨人耕种的,由村社负责收租,租金用于村寨公

  • 吴尧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碧江县一些怒族村寨专供未婚青年男女在晚上进行社交和住宿的公房。解放前当地怒族青年男女在遵守氏族外婚的原则下可以自由结交情人,婚前性关系也比较自由,有些地区的怒族初婚的男女还允许有

  • 都尔噶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阿奇木首领官。据说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库车一带,是指衙门下级官员、士兵或警察。

  • 牙署

    即“牙书”(285页)。

  • 岳柱

    1281—1334元朝大臣。字止所、兼山。畏兀儿人。中书平章政事※阿鲁浑萨理长子。自幼好学,有远识。18岁,从丞相答失蛮入宿卫。至大元年(1308),任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度量弘扩,以荐贤举能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