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布禄
见“猛骨孛罗”(2078页)。
见“猛骨孛罗”(2078页)。
藏语音译。意为“轮流候差”。原西藏地方政府时农奴负担的差役之一,轮流候差为来往的政府官员、贵族、寺院上层、藏兵和投递公文人员提供人力、畜力。以部落或村为单位轮流候差,时间1至15天不等,候差期间各村或
见“仡兜苗”(572页)。
古代胡人所佩带铸镂瑞兽或神兽的带子。“鲜卑”,也称“犀毗”、“师比”,乃带钩之名,初出自东胡,战国时传入赵国等,故《楚辞·大招篇》云“小腰秀颈,若鲜卑只”。其原义似指一种瑞兽或神兽。《史记·匈奴列传》
1641—1684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钮祜禄氏。初由笔帖式授内院副理事官。康熙三年(1664),随定西将军图海征湖广,镇压李自成余部,升宏文院侍读。九年,充玉牒纂修官,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
书名。为研究吐蕃在新疆所留木简文书的专著。英文书名为:《Tibetan Liter-afy Terts and Documcents Concerning ChineseTurkestan》, 英托玛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
清代旗籍中立户单位和上等旗人之称。嘉庆《清会典》卷67载:“凡户之别,曰另户,曰※户下,户下之※开户者亦曰另户”。乾隆四年(1739)规定:八旗编审人丁,以18岁以上者核明入册,分别记注在“另户”、“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大拂涅”。《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居今牡丹江下游以东密山一带(旧说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地区,
见“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305页)。
又作“四狗”。蒙古语称“朵儿边·那孩思”。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开国功臣者勒蔑、忽必来、哲别、速不台的共称。成吉思汗赞誉其四人“如猛狗一般,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故有是称。凡临阵,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