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走敖特尔

走敖特尔

蒙古族放牧的方式之一。是蒙汉合璧词,意为“移场放牧”,俗称“走场”。蒙古牧民由常年固定的牧场转移到其他牧场放牧,称“走敖特尔”。而固定牧场之间的移动不称走敖特尔。多在春、夏、秋三季进行,走场的主要原因是干旱水草不足;或因夏场牧草不佳;或为保护牧场,使冬春间牧畜能有足够的草吃;如遇风雪严寒,牲畜乏食或畜疫,冬季亦走场。主要目的是为牲畜抓膘。通常到尚无人占用的牧场上去放牧,而且事先选定牧场,不盲目走场。届时,以车装载蒙古包及生活用具,驱赶牲畜赴新牧场。若数户在同一牧场走敖特尔相遇,为着共同使用的牧场,采取合牧的形式,彼此轮流放牧;如各自单独放牧,一般遵守约定俗成的惯例,互相关照。走敖特尔实际上是为牲畜扩大牧场的一种措施,也是牧民极为辛苦的游牧方式。

猜你喜欢

  • 婆非

    勿吉官员。勿吉族。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奉命率500余人使魏朝献。此庞大使团之行,似与勿吉背魏西逐夫余事有关,以窥察魏之对策。

  • 建州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明政府在开元城(所在说法不一,有说为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古城)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建州女真首领阿哈出(后赐名李思诚,《清史稿》作李诚善)

  • 伏虎林

    契丹皇帝※秋捺钵所在地。在庆州(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白塔子。一说永州,今老哈河与西喇木伦河交汇点西70里处古城址)西北50里。“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战栗不敢仰视,上舍之,

  • 班藏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其地在今甘肃岷州。宣德三年(1428)十一月,该族喇嘛烟丹癿等入朝贡马,赐以彩币表里、纻丝袭衣、靴袜等。正统十四年(1449),僧人领占藏卜亦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及钞、彩币表里等。后依

  • 布越

    布依语和壮语音译。亦译“布雅伊”、“布锐依”、“布央依”、“布依”等。布依族和部分壮族自称。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及广西宜山、南丹、河池、来宾、龙胜、都安、柳江、柳城、上林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部

  • 阿哈玛特和卓

    见“玛哈图木·阿杂木”(955页)。

  • 好德格沁

    内蒙古敖汉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当地汉族称之为“蒙古秧歌”。以求福祈寿、四季平安、人畜两旺,以歌舞剧的形式在春节期间演出。由头戴假面具、身穿民族服装的六人来表演;其中一人扮演白音查干巴特,即白老

  • 卖暑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又称“除暑气”。流行于现在吉林省延边等地区。此俗现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夏历正月十五,早起如遇他人,要突然呼喊其名,对方如答应,要立即说:“买吾暑”,

  • 潘六奚

    见“破六韩”(1847页)。

  • 库勒纳

    ?—170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康熙五年(1666),由监生任吏部笔帖式。八年(1669),授吏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经筵讲官、詹事府詹事。十九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