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重琮
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永子。万历二十五年(1597)父卒后,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卫政、屯务。以原屯政多以常例病民,百姓苦之,遂力革弊政旧习,为众称颂。万历(1573—1620)中,曾捐粟千余石,救济当地饥民。通经史,雅意文学,常用屯政所积资财“厚宾兴礼”,故为当地士林学界所敬重。善武功,多有建树,屡立战功,多次受朝廷嘉奖,累官至镇国将军。
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永子。万历二十五年(1597)父卒后,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管卫政、屯务。以原屯政多以常例病民,百姓苦之,遂力革弊政旧习,为众称颂。万历(1573—1620)中,曾捐粟千余石,救济当地饥民。通经史,雅意文学,常用屯政所积资财“厚宾兴礼”,故为当地士林学界所敬重。善武功,多有建树,屡立战功,多次受朝廷嘉奖,累官至镇国将军。
古地名。故址有二说:或说在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西大凌河对岸;一说在该省北镇县境。唐于此置“汝罗守捉”。为唐代东北重镇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入安东道(府治在今辽阳市)必经之地。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额敏县西南一带。汉时为匈奴右地,魏时隶属乌孙,后相继为高车、突厥、葛逻禄等占据。准噶尔部据有西北地区时,以其地广阔饶水草,为杜尔把、阿克巴、推素隆、伊克胡拉尔、赉吗里木5集赛驻牧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亦作默尔根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辖黑龙江省嫩江县墨尔根江流域。宣德十年(1435)十二月,该卫等女真指挥打剌哈等入朝贡马,赐彩帛等物。
匈奴人祭祠。《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正月聚于单于庭,五月集于龙城(又作茏城),秋大会于林。主要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南单于南附后
古水名。一作捺水。所指今皆认为是嫩江,并说“捺”与“嫩”应是古今转音,但有指其上游或其中游之差别;旧说为嫩江西岸支流诺敏河;日本学者认为是黑龙江。南北朝时为室韦族境内之水。
?—500北魏宗室。原名安寿。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阳平王新成长子。父卒袭爵。孝文帝赐名颐。累迁怀朔镇大将。太和十六年(492),与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集3道军3万余出击柔然豆仑,中
见“赫哲族”(2422页)。
?—1757清朝大臣。蒙古镶白旗人。乌梁海济勒门氏。初任理藩院笔帖式,累迁郎中。乾隆三年(1738),升侍郎。八年(1743)、十二年(1747),二次率准噶尔使者入藏熬茶礼佛。十六年(1751),迁
传说中的丽江纳西族祖先。又作歌来秋。从忍利恩四世孙,于高来之子。机智勇猛,不畏强暴。娶戟女戟恩母,生4子,分束、叶、买、何(亦作树、叶、梅、和)4支(氏族或部落),分居金沙江南北的广大地区。之后,梅支
?—1887清代光绪年间勐勐反清斗争首领。双江拉祜族。原为村寨世袭部落头人兼军事首领。在前几次拉祜族人民反清斗争的基础上,光绪十三年(1887)十月,联合澜沧木戛、富邦、南栅等地拉祜族和汉族,与杨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