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杜甫作于宝应元年(762)秋。九日,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古人此日有登高的习俗。梓州,今四川三台。此诗写登城远望时的种种感触。既伤而今年迈力衰,丧乱以来弟妹离散;又叹战乱不息,关塞阻隔,归
【介绍】:生活于大中、咸通间。《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收其诗2句。
即拗体诗。杜甫《暮归》诗仇兆鳌注引明卢世㴶曰:“《崔氏东山草堂》、《暮归》、《晓发公安》三首,皆拗调,诗之绝佳者。”
清黄叔灿撰。叔灿,字牧村,虞山(今江苏常熟)人。《唐诗笺注》,十卷。专选唐人近体诗,多为历代传诵名篇,按体分编。每体诗前都有一段总论。笺注详尽,极类评析。前有凡例一项和沈德潜序1篇。有清乾隆三十年(1
《楚辞·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本谓大龟背负蓬莱仙山而在沧海中拍手舞蹈。后因以“抃鳌”形容风浪大。李群玉《洞庭风雨二首》之二:“羽化思乘鲤,山漂欲抃鳌。”
王徽之曾为车骑将军桓冲骑兵参军,桓冲问其所署何曹,徽之戏答曰:“似是马曹。”桓冲又问:“管几马?”答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事见《晋书·王徽之传》。后
南朝陈皇宫楼阁名。参见“结绮阁”。
诗歌。作者佚名。见敦煌遗书P2973,每首七言四句,共六首。或咏初月,赞美新秋景色;或叹明月,照尽国家之事;或叙秋月,发抒心中所感;或借夜月,排遣忧郁情怀。充分表现写景抒情的特点。如云:“一团白玉海东
①用银粉写的文字。熊孺登《雪中答僧书》:“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②笙笛类管乐器上以银丝作字以表识音调。故借指乐器。白居易《南园试小乐》:“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
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刘禹锡《赴苏州酬别乐天》:“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蹑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