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李纲辅政

李纲辅政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宋金战争中宋朝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反对迁都。奉命主持汴京(今河南开封)守备,打击围城金军,逼其撤兵北返。不久,即以“专主战议”被排挤出朝廷。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高宗为标榜“中兴”、抗战,又召拜李纲为右相兼御营使。李纲力主严惩张邦昌及曾受伪官者,破格任用抗战派将士,令诸路募兵买马,加强战守之备。遗抗战派将领张所、傅亮等分赴河北、河东建招抚司或经制司,招募抗金义兵, “借民力以保社稷”。又以抗战派老将宗泽为东京留守,主持开封防务,使抗金事业初见起色,人心振奋。但辅政仅七十五日,即被赵构为首的妥协派解职贬黜。所行各项抗金措施,也相继被废罢。

猜你喜欢

  • 同仇会

    华兴会联络会党的外围组织。1904年(光绪三十年)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后,为准备武装起义,重视联络会党,负责人黄兴、刘揆一专程赴湘潭,争取了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的合作,设立同仇会。会内仿照日本将、佐、尉的

  • 火牛阵

    战国时齐将田单进攻燕军时采用的战术。燕将乐毅攻下齐七十余城,唯独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二城未取。莒人拥立齐湣王的太子为齐襄王,以保莒城。即墨齐军推田单为将军,坚守城池。周赧王三十六年

  • 嘉定和议

    南宋理宗时与金订立的屈辱和议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史弥远秉承金国之意,剖棺取出韩仛胄首,并苏师旦首, 送至金国求和,双方遂订立和议:(一)改原来金宋为叔侄之国作伯侄之国; (二)改岁币数为银绢三

  • 隋末官僚割据

    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隋朝的反动统治。隋亡前夕,为抢夺农民胜利果实,一些隋朝官僚、地主豪强乘机起兵,各霸一方,称王称帝,出现了官僚割据的局面。主要割据者有: (1)隋虎贲郎将罗艺,据涿郡(今北京)、

  • 齐行增价

    清代手工业工人向作坊主以及封建政府要求提高工价的一种斗争。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踹匠罗贵领导了“齐行增价”的斗争。康熙四十年的斗争,声势极大,领导人号令一出, “千百踹工景从,成群结队,抄打竟

  • 二王八司马改革

    见“永贞革新”。

  • 迁豪

    秦汉以来一种强本弱枝的措施。战国秦汉以来,一些豪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势力膨胀,对中央集权不利。秦汉时期,统治者常将豪族迁至首都及其附近。如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 通判制

    宋代为加强对地方控制,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始于各州府置通判。一般大州二员,小州一员,不及万户者不置。其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州府文书须有通判连署,方为有效。并握有监察州府官员之权,号称监州、倅贰。

  • 蒙恬北逐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部族,分布在蒙古高原。主要从事游牧,善骑射。战国后期,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深入中原进行掠夺,威胁内地人民的生命财产。赵武灵王在河套一带设九原郡以防御匈奴。战国末年赵国和秦国交战,

  • 张海起义

    北宋仁宗时今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农民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夏,陕西大旱,饥民达二、三百万。八月,张海、郭貌(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人,聚众千余人起义于商州(今陕西商县)。随后即转战于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