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

清末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1904年(光绪三十一年)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次年会党首领马福益被捕遇害,加深了会党群众对清政府的仇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湘、赣两省发生灾荒,两省交界的萍、浏、醴地区灾情尤重,米价飞涨, 民情激愤,人心不稳。是年同盟会派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湘宣传革命,联络会党与军队,准备发动起义。刘道一在长沙主持全局,蔡绍南赴萍乡联络各地会党组织‘洪江会’山堂,推龚春台为大哥,拟于年底清官署封印时发动起义。事为清地方官侦知,派兵搜捕策划起义人员,情况紧迫,蔡、龚等不得不改变原议,提前发动,12月4日(十月十九日)萍浏醴起义爆发。起义军打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旗号,以龚春台为都督, 发布檄文,列举清廷十大罪状,提出要“驱逐鞑虏,收回主权”, “建立共和民国”, “使地权与民平均”等宗旨,基本上坚持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起义发动后,贫苦农民、会党群众和部分防营士兵以及萍乡数千矿工纷纷加入,队伍迅速扩展到三万余人。在萍浏醴地区攻占过许多地方,屡败清军,声势浩大,清政府调集湘、鄂、赣等省军队数万人进行镇压。起义军在分散作战的情况下坚持半月,最后归于失败,刘道一、蔡绍南等被捕牺牲。这是同盟会成立后所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遭到失败,但激励了革命党人的斗志,扩大了同盟会在国内的政治影响。

猜你喜欢

  • 围攻使馆

    义和团运动中攻打各国驻华使馆的事件。1900年5月下旬(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下旬)八国联军先遣队以护卫使馆为名进入北京后,各国公使就蓄意挑衅,侮辱中国官员,干涉京城警卫事宜,逼迫清政府镇压义和团,派联军在

  • 州牧

    官名。西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把全国分为十三部(州),部(州)设刺史。刺史只是监察官吏,没有固定驻地,官阶低于郡守,秩六百石。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官秩上升为二千石,汉哀帝时复称刺史,后又称

  • 李法良起义

    明初湖南农民起义。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北京宫殿,所用木料,多采自南方各省。吏部侍郎师逵在湖南役使十万民工入山采木,待民工十分苛刻,民不堪命。永乐七年,江西人李法良,以弥勒教为掩护在湖南湘潭组织

  • 米喇印、丁国栋起义

    清初甘肃地区的回民起义。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三月,米喇印、丁国栋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发动起义,接连攻下凉州(今甘肃武威)、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兰州、狄道 (今甘肃临洮)、渭源

  • 法部

    清末官署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由原刑部改设。法部掌司法行政,监督大理院及京内外审判、检察机关,决狱之权归大理院,与刑部旧制不同。1911年(宣统三年)主官尚书、侍郎改称大臣、副大臣。法部所属单

  • 名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名(概念)和实(实际)关系的学派。一称辩者,又称形名家,至西汉始称名家。《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名家源渊于儒、道、法、墨诸家,其创始人不详。据认为,春秋末期作为法家先驱

  • 马江之战

    见“马尾海战”。

  • 包银

    参见“科差”。

  • 存邢救卫

    齐桓公为争做霸主对邢、卫两个华夏国家的救援。春秋初年,北方赤狄部落大举进攻中原华夏国家,曾一度大败邢国(今河北邢台),并攻破卫国国都(今河南淇县)。齐桓公听从管仲建议,出兵救援邢、卫。为使邢、卫安全有

  • 定武军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派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募集五千人,编为十营,在天津附近小站以西法训练,名为定武军。不久胡燏棻他调,袁世凯接统训练并加以扩充,改名为新建陆军。1914年6月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