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服释例

五服释例

二十卷。清夏燮(详见《校〈汉书〉八表》)撰。书首有燮自序,略言“丧服之旨,莫先正名,名正而后尊亲之杀、伸降之差,礼所由生,义所由起。至尊之服,则父、君、夫所谓三纲者是,至亲之服,则母及妻子昆弟,所谓一体者是。由尊之之义推之,则祖也适也宗也,此正统不降之例,大夫所同。递降之例,大夫有异,诸侯以上又异,所谓尊降厌降者是。尊降之服,始于大夫,天子诸侯则绝之。然天子绝期以下,而不绝其正统之大功小功,诸侯之于尊同亦然。大夫绝缌而不绝其正统尊同之缌,与降服之缌。厌降之服,始于大夫庶子之为其母。然父为正尊,母为私尊,故母之尊不得伸之于夫,而犹得伸之于其子。……五服之例,经皆著之于书法中,传记注之言,不过推广经例。而《丧服》为周公完书,无佚文无漏义,郑君所谓凡不见者以此求之。窃取其义,撰《五服释例》,以成专门之业”云云(末题“同治七年(1868)著雍执徐,当涂夏燮嗛父叙”)。是书卷一为释尊服例,卷二为释正尊私尊服例,卷三为释不降服例,卷四为释尊降例,卷五为释厌降例,卷六为释专降例,卷七为释殇降例,卷八为释从服例,卷九为释报服例,卷十为释女君与妾异同例,卷十一为释适子庶子异同例,卷十二为释大宗小宗服例,卷十三为释族亲服例,卷十四为释士与大夫以上异同例,卷十五为释吊服例,卷十六为释五服精粗等杀例,卷十七为释五服变除例,卷十八为释兼服变除例,卷十九为释通礼例,卷二十为释变礼例。是书根据《三礼》,网罗众说,凡与服制有关者,皆以类相从,各为卷帙,有参互会通者,有举一相例者,可谓礼类罕见之作,既可使阅者诵者,一目了然,而历来解释争执及有舛误者,亦可于此穷其辨难,而得所折衷。惟于贵臣贵妾之服,仍不主马氏天子诸侯为服之说,而专主郑注为大夫,未免稍泥。清代言礼者颇多,如凌廷堪之《礼经释例》,与是书及《释官》诸作,皆极有功于礼位也,即偶有瑕累,亦不足为病,诚为宝贵之编也。是书有同治七年(1868)刻本。

猜你喜欢

  • 逸周书

    十卷。《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中记载此书于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得于魏安釐王冢中,故旧本称为《汲冢周书》但《晋书·武帝纪》及《荀勗传》、《束晳传》中载汲郡人所得竹书七十五篇具有篇名,并没

  • 云林遗事

    一卷。明顾元庆(1487-1565)撰。顾元庆字大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因家居阳山大石下,学者称大石先生。著名藏书家。家有夷白堂,藏书万卷,终生藏书,刻书,著书。刻有《文房小说》、《明朝四十家小说

  • 荀子集解

    二十卷。清王先谦(见《尚书孔传参证》)撰。是书汇集了清代学者考订研究的成果,可谓清代《荀子》研究集大成之作,虽不能说全面收集,但不失为研究《荀子》提供最方便的书。是书,集录诸家校释荀书之言,而分别依次

  • 明宫史

    五卷。明刘若愚(1541-?)撰。若愚,明神宗万历年间太监,“善书、好学、有文”(《明史》)。魏忠贤心腹李永贞当权时,派刘入内直房管理文书笔墨之事。魏忠贤事败,刘被御史杨维垣弹劾,充孝陵净军。后因高攀

  • 说文新附通正

    四卷。近代邵灉祥(其生平未详)撰。灉祥为广东电白人。是编专考《说文》中的新附诸字。据钮树玉《说文新附考》《续考》、钱大昭《说文新补新附考证》、毛际盛《说文新附通谊》、郑珍《说文新附考》,参以惠栋《读说

  • 韵编

    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 春秋集传辨异

    十二卷。清赵培桂撰。培桂字月亭,汉南(今湖北宜城)人。咸丰初出知武安县事,后补汝州州同,不久调陈留。公务之余,潜心经学,专力著述。该书前有同治六年(1867)作者自序,知书始作于咸丰五年(1855),

  • 唐氏遗编

    四卷。宋唐棣(生卒年不详)编。棣字彦思,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尝受业于程颐。棣与其他程氏门人共记平日与程颐问答之语而成此书,已载入《二程遗书》。康熙中,唐棣裔孙一学等重刊于家塾,易以《遗编》之名,

  • 玉岩集

    九卷。《附录》一卷。明周广(?-1530)撰。周广,字克之,昆山(今居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弘治十八(1505)进士,历知莆田、吉水二县,后累官刑部侍郎。著有《玉岩集》、《江西通志》。周广一生官数处

  • 画继

    十卷。宋邓椿(生卒年不详)撰。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今属四川)人。邓椿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曾官中知枢密院事,家藏书画宏富。邓椿耳目濡染而精于赏鉴,编缀是书。因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起自轩辕止于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