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清柯琴(生卒年不详)撰。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后迁居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生平事迹,文献记载不多,从孙介夫、冯明五等为其《伤寒论翼》所写的序文中,可知他约生活于康熙、雍正年间,早年为儒生,好古诗文,贫而不得其志,后弃儒治医。柯氏博学多闻,工诗善文,于医学颇有建树。所著《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另有《内经合壁》一书已佚,今不传。柯氏对《内经》、《伤寒论》均有研究,曾校正《内经》。柯氏于《伤寒论》致力最深,认为《伤寒论》虽注家很多,但众注纷纭,初学者无所折衷,故为之逐条逐句加以研勘,使其条理井然,立论明晰,撰此《伤寒来苏集》。“来苏”一词源自《尚书》“徯予后,后来其苏”。“苏”为更生之义。柯氏以《伤寒论》千古沉湮,自此又得更生,故以此命名其书。全书二十二万余字。《伤寒论注》成书于康熙八年(1669)。为《伤寒论》的注释。柯氏认为自明清以来,重新编次《伤寒论》者多自成格局。王叔和所编次,已非仲景原篇,内容颠倒窜易。至方有执、喻昌等人各为更定,距仲景原旨更为遥远。对于“三百九十七法”、“伤营伤卫、两伤营卫”的“三纲鼎立”诸说均持反对意见,认为是“巧言簧簧,洋洋盗耳,此郑声所为乱雅乐也”。柯氏乃逐条逐句加以研究校勘,重编注,以证为主,将《伤寒论》原文依据六经的方证,分立篇目,摘出脱文衍文,例句冗句,或删或正。卷首先立总纲一篇,汇集《伤寒论》总论伤寒之条文,分别予以注释,其次依六经之序,分述各经之脉证。各经之中,亦先立总纲,然后以证为主各为篇目,把《伤寒论》条文各以类从,分别予以校正、疏证、阐发。皆条理疏畅,讨论明晰。柯氏认定论中广泛存在着“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等,为了阐发仲景辨证心法,他还汇列了各种证法。例如“太阳篇”,他汇列了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五苓散、十枣汤、陷胸汤、泻心汤、抵当汤、火逆、痉湿等十一证类。桂枝汤证类,汇释有关脉证十六条,桂枝坏证十八条,桂枝疑似证一条,有关桂枝证十八方。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加附子汤等方统列于此。麻黄汤证类,汇释有关麻黄汤脉证十四条,麻黄汤、柴胡汤有关脉正一条,汗后虚证八条,麻黄汤辨证四条,有关麻黄证五方,如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方统列于此,其他诸证,均如此类分条列。《伤寒论翼》,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为《伤寒论注》的补充论述,论述伤寒之大纲大法,纲领性叙述六经分证,谓可以“羽翼伤寒”,故以“翼”名之。书中根据《伤寒论》所提辨证论治问题,进行专题论述,共十四篇专论,为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并启微、风寒辨惑、湿暑指归、痉湿异同、平脉准绳、六经病解(二篇)、制方大法、六经方余论等。前七篇为上卷,其余为下卷。书中分析六经病脉证、治法以及转归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伤寒附翼》,论《伤寒论》诸方,结合病因、病理、脉证、方义、使用法则,颇能启发后学。此书只论六经的方法,一百一十三方分隶六经,每经先述六经诸方“总论”,次述各方证治及作者临床应用心得。在不同程度上结合病因、病理、色脉、证候等诸方面,来阐发治方大义及其适应证。对方药的应用更较原方主治有所补充,如以桂枝汤治久疟、久痢等疾,有独到之见。柯氏对《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理论亦有新的阐述。虽与《伤寒论》原意略有不同,但证诸临床实践,阴阳错杂,虚实互见的病证确实很多,诸阴之证同时并存的病变,亦不少见。可见柯氏笃好仲景之学,且能通过自己实践,充实前人之说,阐发推广。上述三书注重理法,与临床联系较紧,故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影响颇大。但在论述中过于强调地面分区的理论,有忽视经络的倾向,有时亦不免有拘泥于原文和牵强之处。有乾隆二十年(1755)马中骅校刊本,同治四年(1865)灵兰堂刊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周易爻物当名

    二卷。明黎遂球撰。遂球字美周,广东番禺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从朱由榔起兵,后守赣州,城破战死。该书只载三百八十四爻,用互变推求其象。互体变卦本为古法,而黎氏所推则多出己意,往往支离蔓衍,附会成

  • 孝经类解

    十八卷。清吴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吴之騄字耳公,歙县(今属安徽)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官绩溪县教谕,迁镇江府教授。该书多引经史子集以证经文。然而释经在于发挥微意,不应当旁引后代故实,与经文牵

  • 病榻遗言

    二卷。明高拱(1512-1578)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累官累仕,官上柱国,大学士等。神宗时,为张居正、冯保所排挤,解职归田,后数年卒。高拱学问广博,著述甚富。有《春秋正旨》、《高文襄公集》四十四

  • 皇明通纪辑要

    二十四卷。明陈建(详见《皇明从信录》)辑。孙镔原订,清马允晋增订。陈氏尝撰《皇明通纪》,记洪武、永乐至正德、嘉靖、隆庆朝事。万历至天启朝则由马氏根据诸家之书,正以实录以续之。该书于辽事记载颇详,这与清

  • 云自在龛丛书

    五集,十九种,一百一十三卷。清缪荃孙(1844-1916)编。缪荃孙字艺风,江苏江阴人。他精于鉴别,曾刊刻丛书多种,如《对雨楼丛书》、《烟画东堂小品》、《藕香零拾》和《云自在龛丛书》。此丛书汇辑古今著

  • 四书人物备考

    十卷。明薛应旂(生卒年不详)撰。陈仁锡增定。应旂字仲常,号方山,江苏武进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著有《宋元资治通鉴》、《四书人物考》等。是书首有陈仁锡序,并依四书篇次,逐条援引故实,颇为详备。

  • 寒山子诗集

    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唐寒山子(生卒年不详)撰。寒山子又称“寒山”。贞观中天台广兴县僧。因居于寒岩,自号寒山子。平生与僧人丰干、拾得友善。此集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前有闾丘胤序,附丰干诗二首,拾得诗

  • 南汇县新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胡志熊修,吴省钦等纂。胡志熊,湖北孝感人,清乾隆间知事南汇县。南汇自雍正十三年(1735),邑令钦琏始修南汇志,乾隆五十八年(1793),胡志熊继钦志之旧而续之,成新志。卷首为序文、

  • 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

    不分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今枝城)人。清末著名舆地学家、校勘学家。出生于世代商贾之家,勤学嗜书,十九年补诸生,同治元年(1862)举乡榜,屡试不第。

  • 乐说

    二卷。清庄存与撰。存与字方耕,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博览群书,贯通六经,著有《彖传论》、《尚书既见》、《书说》及《春秋正辞》等。《乐说》凡上、下二卷,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