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列子

列子

八卷。相传战国时列御寇(生卒年不详)撰。列御寇,亦作列圄寇、列圉寇,后人尊称为列子、或称为子列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与伯昏瞀人有半师半友之交。又据本书《黄帝篇》称“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庄子·列御寇》关于列子事迹多有记述。《吕氏春秋·不二》中,也有“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子贵清、子列子贵虚”等赞语,说明或有列子其人。其言行及著述被后人集成《列子》,又称《冲虚真经》、《冲虚至德真经》。战国时期,学派并起,百家争鸣,道、儒、墨、法等家,尤为活跃。列子学说,究其要旨,属于道家。由于历史久远,已难见《列子》一书原貌。《汉书·艺文志》曾著录《列子》八卷,是经汉代刘向等人整理、校定而成,其中有列御寇门人弟子之作也不足为怪。但其书也已亡佚。今所见《列子》八卷,是经晋人张湛整理注释后所传。此书前有汉代刘向校书序言,讲述校定此书过程及其旨意。又有晋张湛《列子注序》,称此书原为其先人得之于亲属王氏家,又因避乱,散失大部,仅存《杨朱》、《说符》、《目录》等三卷,后来又于扬州刺史家得四卷,于赵季子家寻回原失的六卷,“参校有无,始得全备”。使其书卷数与《汉志》所载相同,内含《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又引诸子言论阐述有无、生死变化之道。张湛称此书大略是“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张湛集全此书又为之作注,并使其与佛经相参合,未免有失其书原旨。但也使其书得全又流传于世,其功仍不可没。唐代学者殷敬慎曾为此书作释文,虽然与张湛注文相混淆,但对后世研究《列子》多有方便。唐天宝元年(742)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宋代学者又加入至德二字,称为《冲虚至德真经》,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后世学者对此书真伪多有异议,但书中所述典故,常为学者引证。其中“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夸父追日”等,流传广泛,几乎老少皆知,其影响深远,显而可见。现存清《四库全书》本、《二十二子》本等。

猜你喜欢

  • 满洲资治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康熙帝敕同儒臣共翻。汉字本有朱子撰《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元金履祥作《前编》十八卷;又作外纪一卷,举要三卷;明商辂作《续编》二十七卷。陈仁锡集三书

  • 菀青集

    清陈至言(约1712前后在世)撰。陈至言字山堂,一字青压。浙江萧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为翰林院编修。早年与同郡张远齐名,得毛奇龄赏识。是集不分卷。《四库全书总目》撰者评其诗

  • 孝经郑氏注

    一卷。汉郑玄注。清袁钧(生卒年不详)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袁钧为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袁氏精于郑学,辑有《郑氏佚书》二十三种,著述有《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孝经

  • 逸经

    一卷。清吕调阳述。吕调阳,生平事迹、号、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这本书收录了《周书》大匡解、皇门解、周祝解、王佩解、作铭解、王会解、文王官人解、谥法解、芮良夫解,凡十篇。录《大戴礼记》夏小正、诸侯衅庙、公冠

  • 竹懒画媵

    一卷。明李日华(生平见《梅墟先生别录》)撰。此书是李日华收辑自己题画诗之作。题中称“媵”者,是作画题以诗文,如送女而媵以娣侄之意。书中所载题画诗多为七律,如“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人

  • 肄业要览

    一卷。英国史守本(1820-1903)撰,上海颜永京译。史守本,又译斯宾塞尔,是英国著名哲学家,进化哲学的创始人。撰有大量著述刊世,其中《三育论》曾畅销于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三育论》除足本刊行外

  • 读左漫笔

    ① 一卷。明陈懿典撰。陈懿典字孟常,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官至中允。崇祯初,起为少詹事,不赴。该书为作者研读《左传》的札记,共二十七条,其说较为有理。今有《学海类编》、《逊敏

  • 左氏新语

    二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该书对《左传》之文进行割截题评,用评点时文的方法,点论去取。作者不喜《左传》,认为《左传》之文“无长风扶摇万里之势,有翩翩游冶顾影自爱之词”(卷首题辞),说《左传》

  • 史韵

    二卷,明赵南星(1500-1627)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元氏县)人,万历年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选司员外郎。万历二十一年(1593)被诬专权植党,贬官为民。

  • 唐诗镜

    五十四卷。明陆时雍撰。陆时雍生平详见《古诗镜》条。此为唐诗选本。凡五十四卷。与《古诗镜》(已著录)合刊。前有《总论》一篇,阐述其“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的宗旨。全书以年代先后为序,分为初唐诗八卷,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