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四十卷。清耿继志等修,汤原振等纂。耿继志,字敏中,盛京盖平(今辽宁营口市)人,荫生,康熙十八年(1679)来任凤阳府知府。汤原振,凤阳府儒学教授。耿继志来守是郡,会部敕各省纂修通志,征集各郡志乘。而
五卷,续编四卷。清杨绍和撰。杨绍和(约1830-1901),一字勰卿,字彦合,山东聊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出身官宦之家,清末北方第一藏书家海源阁主人杨以增(1787-1855)之子。杨以增曾
八卷。清陶士契(生卒年不详)撰。陶士契字伦,号稽山,湖南宁乡人。雍正年间进士,历官江南太平府、湖北汉阳府、河南南阳府知府。该集共八卷,第一卷为经说,第二三卷为序,第四卷为传记,第五六卷为表志铭诔,第七
十卷。宋胡次焱(约1270年前后在世)撰。胡次焱,字济鼎,号梅严,晚号余学。江西婺源人,生卒年不详。其先祖本李唐宗室,五代时育于胡,因此姓胡。咸淳四年(1268)进士,官贵池县尉。宋亡,奉母归,教授乡
①二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宋卢宪纂。卢宪,字子章,天台人。官镇江府学教授。嘉定六年(1213)修,此书成于作者任上。原书已佚,后有人从《永乐大典》内辑出。此志于六朝行政沿革和职官变更记之甚详,对古
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百论》作者是印度僧人提婆菩萨所著,共二十品,每品各有百偈,故称《百论》。天亲菩萨释有《百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前十品,共五十偈,仍称
十六卷。清史善长撰。生卒年未详。史善长字仲文,一字诵芬,号赤崖,江苏吴江人。诸生。乾隆时沈德潜主持坛坫者数十年,于是长洲一派,天下推为正宗。王昶为德潜弟子,故所主者皆唐音。史善长虽从王昶受诗法,而七古
二卷。清高世宁编。世宁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字季远,为谱主高攀龙(详见《高子年谱》)之少子。此谱系据华允诚《高子年谱》编成。首有吴兴祚等人序,崇祯恤赠制词、谕祭文,小像、文震孟题词、董其昌等人撰像赞。谱
四卷。清董琅(生卒年不详)编辑。琅字纯斋,浙江鄞县人,该书记明末清初甬东(今舟山岛)洁身殉节及隐遁之士遗文,共得二十一人,文五十二篇,皆从他书搜采而来,随得随编,先后亦无体例。书前有嘉庆十年(1805
六卷。明朱升(详见《周易旁注图说》)撰。该书以经文大字居中,其解释字义、阐发意旨的文字则用小字书于经文之旁,故称《尚书旁注》。开后代经书旁注本之先。其书似为启蒙读本,较为浅近。但由于朱升通晓诸经、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