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正义

夏小正正义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又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十年(1850)两序,叙述作是书之情。又有凡例五则。是书体例为先总列经文在前、后复每月分列经文,再列传文,凡文字异同,音注辨正,随注于下,颇有古风。王氏精通小学,注中随处可见,如以柳秭为荑之后出字,羊为之讹字,拂桐芭为葩之省字等等,此类俱见特长。其注有申明传文之义者,如“园之燕如燕朝燕居之燕”,“嗛鼠今谓之仓鼠”,“除田谓公田私田”;又有驳正传义者,如“万者干戚舞,不及简兮传以干羽释万为完备”,“执陟者陟即骘,《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仲夏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即此;攻驹者夏官廋人攻驹;郑注其蹄啮者,校人夏颁马攻特,先郑注攻特谓骤之是也,传似皆误”;其它象以正为政之古文,非正朔之正,“《国语》又引《夏令》,令即政也,若是正朔,何分大小?”此释《夏小正》名义至为明确;又辨菽藦云:“煮梅剥瓜,皆上字是事,下字是物,若下文直书菽藦,不言其事,非例也。”尤能会通全书之体例。然书中也不免有过失之处,比如“夏有煮祭”,煮当为暑,谓夏世有迎暑之祭,王氏引夏祭曰礿,以相附会;又如“一则在本,一则在末”,此当谓夏至之气,或在月初或在月终,无定日,王氏以为二句难解,谓夏至前十五日为月本,后十五日为月末。然此等皆小失,论其大体,则远超过黄叔琳注本。是书有咸丰刻鄂宰四种本,《天壤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六十卷。宋章定(生卒年不详)撰。章定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生平事迹亦不可考。唯此书二十六卷中载其曾祖元振为建炎中进士,官广东提举常平。此书作于嘉定己已(1209)。书的体例,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

  • 曲阜县志

    六卷。清孔弘毅原本,孔胤淳续修。孔胤淳,康熙初年由廪生任曲阜知县。按曲阜志,创修于明嘉靖中藩僚孔弘干,再修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孔弘复,弘复由廪生袭曲阜令,三修于崇祯八年(1635)孔弘毅,此志为

  • 影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癸亥夏上虞罗氏影印本)罗振玉辑。计宋拓汴学石经《周易》残字八行,内容为升卦九二至九三的爻辞及象辞。《尚书》五十九行,内容为《武成》、《洪范》之文。《诗经·小明》十六行。《礼记》之《檀弓》、《月令》、

  • 吴文端崇祀录

    一卷。撰者不详。清吴琠,山西沁州(今沁水)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端。该书即记文端崇祀事宜。现有康熙刊本。

  • 鶡冠子注

    一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闿运著有《周易说》,已著录。《鹖冠子》一书,本为伪书,而错乱特甚,几乎难以句读。注释此书,当先校勘。能解释则释之,其义不知,当存阙以待后人补之。闿运注释此书,抛

  • 尚书旧疏考正

    一卷。清刘毓崧撰。刘毓崧字伯山,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十年举优贡生,从其父刘文淇受经文。刘文淇曾作《左传旧疏考正》,并在自序中说,考正了《左传》旧疏之后,其余诸经《易》、《尚书》、《毛诗》、《礼记》等的旧

  • 游行外国传

    一卷。晋释智猛撰。《隋书·经籍志》今已佚。梁《高僧传》卷三有释智猛传,载晋元兴三年(404),智猛招集(共十五名)出家修人,从长安出发,出阳关,西入流沙,径鄯善、龟兹、于阗等国,在登葱岭时九人退回,至

  • 四书索解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毛氏生前曾对四书中无注解或有注而经注互相矛盾的经文疑义作有笔记,计有一百余条,名《四书疑义》,有问有答。毛氏没后其子删去答而仅存疑,汇为一编,名为《四书疑案》。

  • 秀岩集

    三十一卷。清胡世安(?-1663)撰。胡世安生平详见《大易则通》(辞目)。是集为胡世安诗文集。凡三十一卷,诗二十二卷、文九卷。据集前作者顺治三年(1646)自序称:“己卯(1639)秋以前稿,因罗兵燹

  • 兵经

    三卷。清揭暄撰。揭暄,字子宜。江西广昌人(一说河北广昌,今涞源北,误)。生卒年不详。揭暄生当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慷慨好言兵。清军陷南都(南京)之后,曾在福建参与抗清活动。兵败后,隐居山林,埋首著述。揭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