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岳山馆文钞

天岳山馆文钞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获操杖履,聆绪论,然心向往之”(李元度《〈绿衣草堂诗〉序》)。二十三年(1843)中举。次年应礼部试,不售。三十年(1850)至咸丰二年(1852)间,旅食京师,曾国藩、邵懿辰、孙鼎臣、吴敏树、杨彝珍、孙衣言等以诗文相唱和,“元度获窃闻绪论,心向往之”(李元度《与孙琴西方伯书》)。三年(1852)入曾国藩幕府,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授两浙运司、晋皋使兼署藩篆。“寻被文正劾免,遂杜门不复与闻天下事”(李元度《答马太守毓华书》)。便将往日读清朝文人集中手录之伟人事迹,整理成编,名曰《国朝先正事略》。五年(1866)特召起用,赴黔镇压起义军。七年(1868)乞终养获准。李氏为湘乡派作家。此集四十卷。为光绪四年(1878)元度手自编次付刊者。卷一《子产论》,谓《论语》称子产有君子之道四,与孔子称颜回有君子之道四,史鱼有君子之道三相向。纠《集注》引吴才老数某事而责其所善者,多数其事而称,犹有所未至之误。又谓君子之道即圣人之学,朱子谓子产于圣人之学概乎未有闻。是道外别有学,乃宋儒重心性溥事功之论,不可据信,所见颇为平允。四卷以下至卷二十三碑、传、表、志之属,大抵以咸同间军事诸人行事为多,颇有裨于史书。卷三十书《罗氏识遗后》,谓罗壁实平江人,可订正《四库提要》题新安人之误。《书方望溪与李刚主书后》谓陆世仪,张履祥二人尊崇朱子而皆无子,刚主之丧子,与朱子无关,纠方苞持论之陋,持论颇为平实。卷三十八《杜工部墓考》,谓甫卒于岳阳,权厝平江之小田,历四十余年始归祔偃师,所考亦颇为翔实。卷三十八《读大学》,引汉贾逵语,云孔伋穷于宋,惧先圣之学不明,而帝王之道坠,故作《大学》以经之,《中庸》以纬之。又云郑康成注《礼》,亦云《大学》、《中庸》皆子思作。(按郑康成注《礼记》,虽云《中庸》为子思作,对《大学》则无所言。)元度引贾逵之语,出自明人丰圬,岂可保信。魏源、黄以周两家辑《子思子》,于《礼记》但取中庸、表记、圬记、缁衣,不及大学,最为矜慎。元度所云,殊为失考。又《四书》次第,谓朱子订《四书》,先《大学》、次《中庸》、次《论》、《孟》。《子思作中庸》,乃孔子之孙。顾次于《论语》之前,先后失伦。不悟朱子原本,本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次。书肆刊本以《大学》、《中庸》篇叶无多并为一册,并非朱子原次。此事《四库提要》及方东树《汉学商兑》皆曾言之。元度所疑,亦为失实。观此钞瑕瑜互见,但可取者为多。有光绪六年(1880)刻本。

猜你喜欢

  • 屯留县志

    ①四卷。清甄尔节修,孙肯获、罗焕章纂。甄尔节字竹亭,号雁川,陕西施县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雍正六年(1728)任屯留县知县。在任期,清廉勤慎,听讼公明,一时颇得屯民之景仰。考屯留旧志,创修于

  • 水田居士文集

    五卷。清贺怡孙(生卒年不详)撰。贺怡孙字子翼,永新(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曾与陈宏绪、徐士溥、曾尧臣等在豫章(今南昌市)结社,明亡后归隐乡里。康熙十八年(1679)为避举荐,削发缁衣,逃入深山,读书

  • 玉岩集

    九卷。《附录》一卷。明周广(?-1530)撰。周广,字克之,昆山(今居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弘治十八(1505)进士,历知莆田、吉水二县,后累官刑部侍郎。著有《玉岩集》、《江西通志》。周广一生官数处

  • 近光集

    二十八卷。清汪士鋐(1658-1723)编纂、徐修仁校注。汪士鋐,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文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善诗古文辞

  • 易说醒

    四卷。明洪守美撰。守美字在中,泾县(今安徽泾县)人。《泾县志》载其著述有《易说醒》、《易经揆一》、《调元要录》等三种。《明史·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仅著录有《易说醒》一种。书中曾化龙、施闰章序,称

  • 夷坚志

    五十卷。宋洪迈(详见《容斋随笔》)撰。书名取《列子·汤问》“夷坚闻(怪异)而志之”之意,取材广泛,内容芜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

  • 枕流日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有引明薛瑄、蔡清、吴与弼事,由此断定此书作者为明中叶以后之人。书首有自题,称“偶有会心,即述诸楮,不伦不次,或佛或儒。”从此书所录各条来看,大致属格言一类。其中间或也有解析字义

  • 尊闻居士集

    八卷。清罗有高(1734-1778)撰。罗有高,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人。少习技击,力敌数十人。后见雩都(今属江西)宋道原,乃潜心于理学研究。又师事宁化雷鋐。为学凡数变。晚交长

  • 古音拾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是书专收古文或体及冷僻不常见之字,以平水韵编次,各注明出处。收罗甚为丰富,然冗杂繁冗,考证亦未精确。有《升庵杂刻》本。

  • 东塾读书记

    十五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十八岁入粤秀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曾选授河源县训导,赴任两月即告归,专意著述讲学。曾为广州学海堂长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