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强识编

强识编

四卷,续一卷。清朱士端撰。士端字铨甫,江苏宝应县人,道光元年举人。士端曾住在王引之家,得亲炙其父念孙,饱闻王氏父子之论,故于声音训诂之学,俱有心得。此书大旨与《经义述闻》相近,而精则不及。如释《诗·载驱》“齐子岂弟”,因袭冯景《解舂集》,主郑笺说,并即其义而引申之。其实误。萍乡文廷式曾说,“岂弟发夕”,岂弟双声字,发夕叠韵字,皆由声得义,与下文翱翔同一例。此解至确。又《新序》述韩诗,谓《新序·杂事篇》、《说苑·君道篇》引《诗》与《韩诗外传》同,据此认为刘向述韩诗是可信的。这也是臆度。鲁诗、韩诗有时相合,不一定就是述韩诗。但朱氏确长于小学。如《尔雅》“佻佻,契契,愈遐急也。”朱氏认为此文上下多用职韵,“急”在缉韵,盖古音相出入。江氏《古音标准》,顾氏《诗本音》,俱未细审《尔雅》缉职二韵通转之文,与“戒”“急”“棘”古音通假之例。戴氏《声类表》,并《文集》皆云“戒,备也,义优于急,不特于韵得也。”这说明戴氏也不知古音戒、急、棘通假之例。朱氏历引经传为证,既详且析。其《阮氏释心补义》,似亦不以阮说为然而补之。故引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认为“用”字所包甚广,所推甚大。《说文》“用”训为“可施行也”等等。按,阮释似舛谬,不如即以朱氏之说正之。阮氏引《释名》“心,纤也,言纤微无物不贯也。”以为此训最合本义,盖纤细而锐者,皆可名曰心,但言心而纤锐纤细之意见矣。又援虞翻《易注》,以为枣棘之属,初生未有不先见尖刺者,尖刺即心也。然而,一字兼数义是常见现象,不宜动辄执一以概其余。尖刺可以解释为纤微,无物不贯,可是尖刺难道可以用来解释心吗?证之群经,除所引《诗》“棘心”,《礼》“松柏有心”外,罕有合者。如《易·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其“心”字就不宜解释为“尖刺”。刘熙所谓无物不贯,即朱氏所谓所包甚广,所推甚大的意思。阮氏沿袭宋明儒者好言心的传统,矫为此释,而不知其义难通。续卷多为杂考,可取者不多。有同治元年春雨楼丛书刻本。

猜你喜欢

  • 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续编

    八卷。清吴大根编纂。吴大根,生平事迹不详。另编有《皋庑吴氏重修家乘》十卷。是编首列义仓全图,卷首为“创始兴复原委”,卷一为“前编补遗”、“交代事附”,卷二为“添置田亩”、“添造仓廒”,卷三为“收租”,

  • 古诗类苑

    一百二十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张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本书前有黄体仁序,序称:此书与张之象的《唐诗类苑》均因家贫而不能刊行,以

  • 杞纪

    二十二卷,清张贞纂。张贞,字起元,山东安邱人。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十八年(1679)召征博学鸿词科,未赴。二十四年(1685)以史馆缺员再征,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待诏,未就,居家著述。《杞纪》

  • 诗解正宗

    四卷。清肫图(生卒年不详)撰。肫图字溥仁,清宗室。著有《理象原解》、《书经直解》及《诗解正宗》。此书概因小序简要而世宗皇帝钦定之书又卷帙浩繁而往复涵泳辑录而成。此书以大序、小序列于篇首,而后随文释意,

  • 所安遗集

    一卷。元陈泰撰。泰字志同,别号所安。长沙茶陵(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延祐二年(1315)进士。除龙泉县主簿。其曾孙朴辑其遗稿,编成此集。明成化中,其来孙铨等重刊。内“七言歌行居十之七八,大致气格近

  • 诸子品节

    五十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条)撰。此书杂钞诸子,分内品、外品、小品。内品为《老子》、《庄子》、《荀子》、《商子》、《鬼谷子》、《管子》、《韩非子》、《墨子》。外品为《宴子》、《子华子》、《孔丛子

  •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

  • 闻喜县志补

    四卷。清陈作哲修,杨深秀纂。陈作哲详见光绪《闻喜县志斠》。《闻喜县志补》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补蠲赈;卷二补星度;卷三补金石;卷四补学校。四类中,以金石记述最详且精。陈作哲在金

  • 读史胜言

    二卷,清秦笃辉撰。秦笃辉,汉川(今湖北汉川县)人。《读史胜言》一书持论平实,对君臣关系、朝廷内君子与小人关系,以及国家与百姓关系,论述直截了当,尤其是其主张君主要维护百姓利益之论,更体现了他进步的历史

  • 春秋世族谱补钞

    一卷。清叶兰撰。叶兰字琪园,聊城(今山东聊城)人。该书附在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之后,有作者自序,称该书是作者平时阅读《左传》杂记而成,以补充《春秋世族谱》的缺遗。考其所补共有二类:一类是王朝列国后妃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