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推求师意

推求师意

二卷。明戴原礼(1324-1405)撰。戴原礼名思恭,字原礼(元礼),一字复庵,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年轻时和父亲戴垚同随名医朱震亨学医,又学医于罗知悌,医术颇精,治疗每有良效。洪武年间(1368-1398)因医名被朝廷征召为御医。治疗疗效显著,颇受朱元璋重视,任太医院使,成为最高医学官员。永乐初年(1403)以老请归,永乐三年复被征召,因其与当年的皇帝朱棣有旧交,并为其治过寄生虫病,所以“免其拜”;年底复乡,不久便离开人间,终年八十二岁。戴氏医学著作较多,撰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类证用药》等。此书为戴氏所遗手稿,旨在推求朱氏未尽之意,为明汪机所见,由汪氏门人陈桷校刊,取名为《推求师意》。其医学见解主要是阐发其师朱震亨的主张,在继承上多有发扬。在“阳有余阴不足论”上戴氏强调“火”的危害,认为“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暴”,且人身之火,除君相之外,各脏皆有。气属阳,阳主动,讷而中节,方能周流全身,循环不已,外则护己体表,内则温养脏腑百节。而气之所以能周流不息,无微不至,实有赖于肺气之不断敷布,故曰肺气主气而习治节。血属阴,阴主静,静而有守,方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约束于血脉之中。人在气交之中,常多讷而少静,气功太过,可改变生冲逆之象,阳最易滋长,阴血最易消耗。这些独到的见解,对后世治病独重血气影响很大,对后来汪机的“营卫论”亦不无影响和启发。本书世无传本,嘉靖中汪氏于歙县得其本而抄录,予以编次,并题书名。有嘉靖十三年(1534)陈桷刊《汪石山医书七种》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西充县志

    十四卷图一卷,清高培谷修,刘藻纂。高培谷,字怡楼,贵筑人,曾任西充县知县。刘藻,字香绍,贵阳人。高培谷任县令后,适奉刘藻随督学来西充县办事,遂聘其主纂事,而成兹编。《西充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

  • 汉铙歌发

    一卷。明董说(1620-1686)编。董说字若雨,号西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诸生。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称槁木林。顺治十三年(1656)削发入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又名

  • 椒丘文集

    三十四卷。明何乔新(1427-1502)撰。何乔新,字廷秀,一字天苗,号椒丘。江西广昌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后改刑部主事,历广东司郎中。成化四年(1468)迁福建副使,再迁湖广

  • 淮南子

    二十一卷。刘安(前179-前122)撰。刘安生于汉文帝元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元年。他被汉文帝册封为淮南王,是“以道绌儒”的汉代黄老学派代表人物。他很有文才,喜好典籍,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

  • 瓶花斋杂录

    一卷。明袁宏道(1568-1610)撰。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历任吴县知县、国子助教、礼部主事、吏部郎中等职。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创始人。

  • 龙沙学录

    六卷。明王在晋(生卒年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3),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

  • 四书小参

    一卷。附问答一卷。明朱斯行撰。斯行字道之,署籍西陵(今湖北黄冈县西北)。是书以禅理说经,慧舌澜翻,时生妙悟。其中有说理极精,足以补旧训之不及。如解“格物”,谓“格训至,亦有潜孚之意。如远人格,君心格,

  • 希贤录

    ①五卷。清朱显祖撰。朱显祖号雪鸿,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三年(1646)副榜贡生。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琼花志》等著作。《希贤录》记录自周至明历代名儒言行,并各系以论断。体例仿照朱熹《伊洛

  • 吕忠穆公年谱

    一卷。作者不详。为宋吕颐浩年谱。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谥忠穆,高宗朝宰相。谱中多载吕颐浩诗句,体例与其他年谱小有不同。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京

  •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