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义山诗注

李义山诗注

三卷。《附录》一卷。清朱鹤龄(1606-1683)注。生平见《愚庵小集》辞目。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李商隐诗旧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本,后俱不传。”明末释道源始又为李商隐诗作注,其书也散佚。本书为朱鹤龄删补释道源旧本而成,虽然征引故实,援据史传不及其他各家注本完备,但他特别重视李商隐诗的政治倾向,深刻地指出李商隐诗寄托深微,多寓忠愤,与温庭筠、段成式的绮靡香艳之作迥然有别,从而纠正了长期以来视李商隐为无行文人的看法。且又是现存李商隐诗最早的完整注本,其价值不可磨灭。是书版本有通行本,《四库全书本》,清顺治十六年(1659)初刻本。

猜你喜欢

  • 修身西学

    十卷。意大利高一志(?-1640)撰。高一志字则圣,初名王丰肃、王一元,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到中国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当反教运动时他与曾德昭均被捕入狱,于1617年被逐到澳门,教会在

  • 上思县志

    六卷,清黄大受修,黄步青纂。黄大受,字可轩,广西靖西县人,清末增生,民国三年(1914)任上思知县,光绪二十五年(1899)参予修纂《归顺直隶州志》。黄步青,广西上思县人,清末增生。康熙二十三年(16

  • 吏学指南

    元徐元端撰。元瑞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未详。书成于成宗大德五年(1301),全称《习吏幼学指南》,书前有作者自序,称“摘当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首冠以历代吏师,终继于恕刻轨范,类成一书,目曰《

  • 填词杂说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

  • 十三经字辨

    八卷。清陈鹤龄(生卒年不详)撰。鹤龄字瑶宾,江苏通州(今南通)人。鹤龄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自为补订,以成此书。本书卷一校画,卷二至卷八校音,书末附有检字。辨画均从字典,以《说文解字》为主,而又

  • 御注孝经

    一卷。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1644-1661在位)撰。清世祖,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六岁即位,年号顺治。由叔父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入关,镇压李自成农民军,定都北京。先后

  • 卍斋璅录

    十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人。乾隆进士,由庶常授吏部主事,迁考功员外郎,擢直隶通永道。他一生留心乡邦文献,广搜益州耆旧遗著,次第刊布,后汇为《函

  • 说文假借例举

    一卷。清侯康(生卒年不详)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著作尚有《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春秋古经说》、《穀梁疏证》等。是编专论六书之假借,谓假借制字之时已有,非用字之时始

  • 隆平县志

    九卷。明陈所学纂。陈所学,江南太湖(今属安徽太湖县)人,曾任镇江府训和隆平知县。万历十六年(1588)隆平县令林天秩创修县志。崇祯二年(1629)陈所学任知县后,“乃踵前志续葺之”,历二月而书成。明崇

  • 顺则集

    八卷。明程文潞(生卒年不详)编。程文潞字希古,安徽歙县人。此书成于万历十年(1582)。辑程氏先世遗诗,自后唐程炳迄明程有教凡百有四人。只分时代,而皆不详其仕履,盖以别有谱牒。其称“顺则”者,以世业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