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松邻文集

松邻文集

四卷。清吴昌绶(1810-1867)撰。吴昌绶字伯宛,号印丞。浙江杭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吴昌绶博雅工诗古文词,长于考证经史、金石、目录、版本之学,著有《龚定庵年谱》、《吴郡通典》,又刊有《松邻丛书二十余种》。此集凡四卷。卷一为清《孝献皇后行状》及《传》、《跋》、《东朝崇养录跋》,《校邦畿水刑集说跋》,均有关掌故。卷二为昌绶选刊宋元及明初人词,合别集、总集凡十七家,精校印行,世称“双照楼本”。后将书版归武进陶氏。卷三为《杨太守沂孙观瀛居士文》。是谓包安吴论书多特识,恨过事矜张,品月时贤,匪皆征信,太守劬学深思,粹然一勃于正,其于篆法,雅重先白山民。又谓张编修惠言篆,淳雅和平之气,实过于邓,吴昌绶窃意邓书神骨骏迈,诚足震荡一时,第誉者过当,学之多弊,编修与渊如北江,覃研小篆,通儒之笔,与邓蹊径不向。卷四为《唐栖劳氏三君传》,李玉如、包承善两墓志铭,叶姬张氏玉真墓志铭,《杨氏丰华堂藏书记》,均为传作。昌绶《梅祖庵杂诗》有云:“秾纤外自具风骨,浑朴中能见性情。强学单寒何所苦,平生文派薄桐城”。秾纤二句,盖即自评其文,所谓得失寸心知也。光绪庚子之乱,慈仁寺被烧,改寺基为昭忠祠,独顾亭林祠屋数楹犹存,有唐开成井阑,与王赐振书祠记刻石犹未佚。民国十年(1921),浙江旅京士人,集资重建,吴昌绶躬亲其役,并撰祠记,文见卷四。顾祠本以平定张穆附祀,吴昌绶卒后,同人公议,与张穆同设位附祀。有民国18年(1929)杭县吴氏刻本。

猜你喜欢

  • 吴兴绝唱集

    四卷。《续集》二卷。明邱吉(生卒年不详)编。邱吉,字大祐,湖州(今属浙江)人。本书收录其乡元、明两代之诗,亦间及流寓;其人非吴兴而诗为吴兴,作者亦附于后。所录多涉俗艳,不尽诸家之长,且以绝唱为名,而邱

  • 全州志

    十二卷。首末各一卷,清黄德星纂修,李宏湑续修。黄德星,字聚东,广东陆丰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二十(1755)年至二十二(1757)年任全州知州。李宏湑,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人,贡生。乾隆

  • 弦徽宣秘

    不分卷。清缪阗(生平事迹见《律吕通今图说》条)撰。作者有感于琴学失传,五调无全谱,故作《弦徽宣秘》一书。其谓宫为黄钟之体,变宫为黄钟之用。蕤宾一律乃黄钟之变徵,蕤宾之角即黄钟之变宫。六音出于变宫,诸器

  • 东祀录

    一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诗人。天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宦官刘瑾专权时,周旋其间,为气节之士所不满,而实潜移默守,保全

  • 先醒斋广笔记

    四卷。明缪希雍(1546-约1627)撰。又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先醒斋笔记》。缪希雍字仲醇,醇又作淳,号慕台,常熟(今江苏)人。寓居浙江长兴,后迁居江苏金坛。《明史》中《常熟县志》、《苏州府志》

  • 伊犁日记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批评朝政而得罪朝庭,谪戍伊犁。

  •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

  • 突星阁诗钞

    十五卷。清王戬(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王戬,字孟谷,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四十七年(1708)副贡生。与同邑李以笃、彭心锦、文师鸿、江颖齐名,时称“汉阳五家”,他博学,工诗及

  • 鬻子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

  • 程子详本

    二十卷。明陈龙正(详见《救荒策会》)编。龙正以二程遗书虽经朱熹手编,而记载之重复、字句之同异及议论之出入,均未暇是正,遂排比刊削,分类编次,定为此本。其经说之别者,亦并载入,又增以元谭善心之传闻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