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南通志

河南通志

①四十五卷,明邹守愚修,李濂、朱睦纂。邹守愚,字若哲,福建莆田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出守广州,后升江西学政,调山东,嘉靖三十四年(1555)以右副都督史巡抚河南。周年,山西、陕西、河南地震,命往陕西帙祀河岳,积劳病卒。赠右都御史,谥襄惠。著有《俟知堂集》。李濂,字川父,河南祥符县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受沔阳知州,官至山西佥事。著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观政集》、《嵩清集》等书。邹守愚巡抚河南,见《河南通志》旧有书,苟简讹漏,新故纷错,亟待重修。乃开局修志,延李濂、朱睦总其事,翌年八月志稿告竣。又三年都御史潘恩始将志稿付梓。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印。全书四十五卷,分三十三门,为:图考,建置沿革(上、下有表),星野(附祥异),疆域(附形胜),山川(附关津、桥梁),风俗,封建(附王府),户口(附民役),田赋,物产,职官,城池,河防,公署,学校(附贡院、书院),科目(附荐举、武举),祠祀、陵墓,寺观,古迹,帝王(附后妃),圣迹(附先贤),名宦,人物,游寓,孝义,列女,隐逸,仙释,方伎,艺文,辨疑,备疑。此志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相比较,以体例而言,成化志以地系事,此则分目纪述,较为合理。以纲目而言,前者单调,此较宏阔。其不足为征引未能赅洽,考证亦未能精确。如开设帝王目,历代帝王,本纪列于国史,不凭借方志而得以流传,故有失志体。又如:在人物之外,另置其他人物项目,有乖史体。② 五十卷,清贾汉复修,沈荃纂。贾汉复(1606-1677),字胶侯,号静庵,山西曲沃人。明末为淮安副将。降清后隶正蓝旗汉军,后任兵部尚书,顺治十四年(1657)任河南巡抚,后又任陕西巡抚,贾汉复在豫陕期间,分别主修《河南通志》和《陕西通志》,开创清代修志之先。康熙十一年(1672),清朝廷以贾汉复所修豫陕两省通志为典范,谕旨全国各省修志,并颁布修志条例四十款,贾汉复修通志体例随之流行各地。沈荃,字贞蕤,江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顺治九年(1652)会试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因翰林官外转,出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大梁道。康熙九年(1670),授浙江宁波同知。未上任,特旨召对,命作各体书。十年(1671),授翰林院侍讲,十九年(1680),加礼部侍郎衔。二十三年(1684)卒。河南旧省志修于明嘉靖年间,距清顺治已有百余年,清顺治十四年,贾汉复来河南任巡抚,锐意修举新志。其初欲聘孙奇逢主纂事,孙晚年隐居于辉县苏门山中,但孙辞之再三,贾遂转聘沈荃总其事。沈荃在该书序中曰:“余惴惴惧勿克襄厥事,惟惮夙夜之劳,集众思之益,网罗旧闻,搜采散佚。”终于编纂完成。清顺治十七年(1660)刊印。全书图三十一幅,总目三十类。本书以明嘉靖年间《河南通志》为蓝本,对其纲目,略有增删,并纠谬正讹,对无可据者,则宁缺疑以待。凡事有足述必征信以传,同时,还参稽郡县新志,这大大充实了读书内容。不少门类,上溯远古,下迄有清,作出系统记载,有较大的资料价值。其书沿革一目,以府为单位,有表有文,按朝排列,颇为醒目,表后则附有府属州、县沿革。疆域一目,按各府四至八到通往各州、县,均有具体里数。城池一目,叙各府、州、县城池建筑沿革、面积。职官、选举或自秦代,或自西汉依次记录。特别是河防一目,叙自远古,止于顺治间,对河患、截堵、视察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载。主修贾汉复称“一展阅,而八府十二州九十五县之舆地、山川、关梁、建置、风俗、方贡、户口、人文、莫不犁然在目”。(《进呈通志疏》)该书失误主要有二,其一,有些以远古的传说和神话为依据,捕风捉影;其二,叙述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沿革一目下,遗漏较多。

猜你喜欢

  • 礼文

    手抄一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河北博野县)人,清初教育家和思想家,颜李(李)学派创始人。元出身贫寒,幼年作人养子,青年时以耕田理园,行医贩药为生,晚

  • 听古楼声学十书二种

    四卷。清时庸劢撰。时庸劢,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庸劢潜心声韵学,折衷清王念孙、段玉裁、严可均、姚文田、孔广森、苗夔、朱骏声、张惠言诸家学说,分古韵二十部。推崇戴震、孔广森阴阳对转说

  • 春秋列国世代便览

    一卷。清孙湘撰。湘字楚泉,清苑(今河北清苑)人,生平事迹不详。据该书前同治元年(1862)刘毓楠序,知成书于道光、咸丰年间。先列周王朝的世代,然后列周王朝的同姓诸国(鲁、郑、晋、卫、蔡、曹、滕、吴),

  • 禹贡备遗补注

    二卷。清胡宗绪撰。胡宗绪字环山,安徽桐城人,雍正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胡宗绪是明代学者胡瓒的曾孙。胡瓒作《禹贡备遗》,论述十分简略,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也少有辨驳,胡宗绪故因之作“补注”,广征博引,间

  • 乐府余论

    一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字于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俱不详。嘉庆举人,官知州。其精心于经学,著有《大学古义说》等。此书为论词之作,只有十六则,颇有独得之处。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如辨古石刻〔洞仙歌

  • 奏对稿

    十二卷。明张孚敬撰。(见《谕对录》)。在《谕对录》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共三十四卷。《奏对稿》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共二十一卷,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大概是删繁

  • 师经堂集

    十八卷。清徐文驹(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徐文驹,字子文,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本集为文驹自编,计文十三卷,诗五卷。前有序,称其“浚伊洛之渊源,探韩欧之骨髓,沉浸浓郁,

  • 江陵志余

    十卷,清孔自来纂。孔自来,即朱俪钿,字伯靡,明辽藩宗人,自称句曲山人。江陵,荆州首邑,向无县志,仅将一县之事附见于府志。顺治间,孔自来于兵燹之后,据其遗书,补郡乘缺漏,采辑成书。《江陵志余》顺治七年(

  • 今文选

    十二卷。明孙矿(1542-1613)编。孙矿字文融,号月峰。浙江余姚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迁兵部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为官三起三落。著有《孙月峰评经》。此书辑录明人之文。所选自罗玘至李维桢

  • 御定历代赋汇

    一百四十卷。《外集》二十卷。《逸句》二卷。《补遗》二十二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编。生平见《御选唐诗》条。此书认为赋自屈原、宋玉以来,即与诗别体。自汉迄宋,文质递变,格律日新。元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