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苑二十五种

经苑二十五种

二百五十卷。清钱仪吉(1783-1850)编。钱仪吉字霭人,一作蔼人,初名逵吉,号衎石,又号心壶、新梧,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累迁给事中。后因事罢官,主讲广东学海堂、河南大梁书院十余年。弟泰吉,字警石,通经学。时称他们兄弟为“二石”。仪吉工于文章,治经兼通汉宋,读史长于地理。著有《经典征文》、《衎石斋记事稿》、《皇舆图说》、《国朝献征集》、《旅逸小稿》等书。还仿宋人杜大珪《名臣琬琰碑传集》体例,搜集、节录名人墓志传记,编《碑传集》一百二十卷。任教于河南大梁时,见旧籍在汴京流传很少,乃出家中所藏之书,集资补刊徐乾学《通志堂经解》未收之书,刊刻宋元经学家著述四十一种,名曰《经苑》。其中经仪吉亲手校雠、增补、纠谬的只有二十五种,另外还有宋陈经《尚书详解》、傅寅《禹贡说断》等十六种,未及校雠刊刻,仪吉因积劳成疾,卒然去世。其子尊煌便将父亲所刊定的四十一种书目刻于卷首,又将二十五种书目附后。书前有钱仪吉撰写的序言。《经苑二十五种》目录:宋司马光《易说》六卷,宋张根《吴园易解》九卷,宋杨万里《诚斋易传》二十卷,宋徐总干《易传镫》四卷,元黄泽《易学滥觞》一卷,宋郑伯熊《敷文书说》一卷,宋黄伦《尚书精义》五十卷,宋赵善湘《洪范统一》一卷,宋王质《诗总闻》二十卷,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书记》三十卷,宋戴溪《续吕氏家塾读书记》三卷,宋王安石《周官新义》十六卷、附二卷,宋李如圭《仪礼集释》三十卷、《仪礼释官》一卷,唐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三卷,宋苏辙《春秋集解》十二卷,宋朱熹《孝经刊误》一卷,明吕维祺《孝经仁义》二卷、《孝经或问》三卷、《孝经翼》一卷,宋赵汝谐《论语意原》四卷,宋熙时子《孟子外篇注》一卷,元许谦《读四书丛说》七卷,宋熊朋来《瑟谱》六卷。有清道光间大梁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书蕉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此书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之用者,随笔札记,分上下二卷。上卷又分勿勿非匆匆、胎卵二族、相马、花刑、杨用修、颖慧、青岚帚、玉米田、胭脂虎、簏簌、禹穴

  • 诗学质疑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有《易说》已著录。此书与《诗纬新解》、《诗纬搜遗》同为廖氏治诗之作,并有一贯之旨。以往论诗者多以为三百篇无义例可言,以至于十五国风之排列顺序也无定规。廖平独以为诗之次序断非随意连属

  • 政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真德秀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时,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复立惠民仓,置社仓。知福州时,告戒所部,无滥刑横敛。他在朝中的时间较短,多居外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故

  • 大童寺志

    十卷。清闻性道释德介撰。《大童寺志》清刻本,共十卷。卷首为山图、寺图、凡例。正文分为十门。一曰山川考。二曰建置考。三曰先觉考。四曰盛典考。五曰云踪考。六曰法要考。七曰塔像考。八曰表贻考。九曰辖驱考(附

  • 建安县志

    十卷,清崔铣修,陆登选纂。崔铣,太平(安徽当涂)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建安县知县。陆登选,邑人,曾任浙江分水县知县。崔铣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毁于战乱,恐志乘久阙使旧

  • 孝经释疑

    一卷。明孙本撰。孙本字初阳,钱塘(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著述有《孝经释疑》一卷,《古文孝经说》一卷。是书为问答体,一疑一释,以阐发其义,凡十八条,所见多当。本经引《尚书》一处,引《诗》十处,

  • 传经堂丛书

    十三种,九十三卷。清洪颐煊(详见《管子义疏》)撰辑。该丛除收洪颐煊撰辑著作,还有其父子兄弟等人如洪枰、洪震煊、洪坤煊著作四种。十三种为《礼记宫室答问》三卷、《孔子三朝记》七卷目录一卷、《夏小正疏义》四

  • 三传经文辨异

    四卷。清焦廷琥(1783-?)撰。廷琥一名琥,字虎玉,江都(今江苏江都)人,循子,廪生。能读书,传父学,著有《尚书申孔篇》、《读书小记》、《蜜梅花馆诗文录》、《因柳阁词钞》等。《三传经文辨异》用古人以

  • 武义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营堠修、周家驹纂。张营堠,武义县知县。此志为嘉庆九年(1804)刻本。卷首序例、修志姓氏。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疆域、建置。卷二山川、水利。卷三田赋、物产、礼俗、惠政。卷四公

  • 汗简笺正

    八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是书系考辨宋郭忠恕《汗简》的重要著作,很有参考价值。《汗简》为古文字汇编,征引古书七十一家,依《说文》部首分隶诸字。所征引古文诸书,今多不存,而所录古文字,虽与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