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绪山会语

绪山会语

二十五卷。明钱德洪(1496-1574)撰。钱德洪初名宽,字洪甫,避先世讳,以字行,余姚(今属浙江)人。因读《易》于灵绪山中,故学者称绪山先生。师事王守仁,四方士从王守仁学者,皆由钱德洪和王畿先为其疏通大旨,而后卒业于王守仁,时称为教授师。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任苏学教授。历任国子监丞、刑部主事、刑部陕西司员外郎。因郭勋论死一案获罪嘉靖帝,下狱,夺官为民。穆宗时,以特诏进阶朝列大夫的身分致仕。在野三十年,无日不讲学。著有《阳明夫子年谱》、《濠园记》、《言行逸稿》等。此书为其子钱应乐所刊。前四卷为会语讲义,五、六两卷为诗,七卷以下为杂文,第二十五卷附录墓表志铭。虽然诗文较多,但大致皆讲学之语,故仍总名《会语》。此书重点是论“致良知”,强调“知”字。认为充天塞地间只有此知,天地、鬼神、四时、万物只是“知”的虚明凝聚,妙用流行,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只是知的合散,而人是知的精粹。“心”无体,以“知”为体。“知”以“心”的“感应”之是非为本体。这种感应称“意”,而意所“感应之事”为“物”。“意”和“物”不能干扰“知”的“是非之则”。又认为,无欲是良知的真体,君子之学必“事于无欲”,故必须正心诚意,重视“慎独”的修养功夫。此书为研究钱德洪理学思想的主要资料。有明钱应乐刻刊本。

猜你喜欢

  • 余清堂稿

    三十二卷。明汪镗(约1561前后在世)撰。汪镗,字振宗,号远峰,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著有《余清堂稿》。是集为汪镗诗文集。凡三十二

  • 简明医彀

    八卷。明孙志宏(生卒年不详)撰。孙志宏字克容,别号台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孙氏之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孙氏青年时曾攻儒学,参加科举考试,后承父业,专攻医学,行医五十余年,颇有医名。孙氏参考古今医籍,

  • 唱经堂释小雅

    不分卷。金人瑞(1608-1661)撰。金人瑞,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更名人瑞,又改名喟,字圣叹,后以字行世。一说本姓张。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明诸生。倜傥不群,狂放有奇气,以

  • 新修菏泽县志

    十八卷,之首一卷。清凌寿柏修,叶道源纂。凌寿柏,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监生出身,光绪九年(1884)任候补知府知菏泽县事。叶道源,宿迁人,举人出身。光绪九年,凌寿柏掌菏泽县,下车后检阅邑乘,见菏泽县志

  • 稼民杂著

    三种,三卷。民国丁锡田撰。丁锡田字稼民,又字卓千,山东潍县人。生平喜史地之学。是书收书三种,有《后汉郡国令长考补》一卷,根据出土之碑碣等、补钱大听所撰之不足。《山东县名溯原》一卷,考命名本义。最末一种

  • 释名疏证

    八卷。清江声为毕沅撰,署毕沅名。江声(1721-1799)字涛,后更字叔沄,晚年号艮庭,学者称艮庭先生。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精《古文尚书》、《说文》之学。一生不事科举业,晚年赐六品顶戴。尚

  • 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

    十一卷。清阮元(详见《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的同时,又撰各经校勘记,附刻于每卷之后。《春秋公羊传注疏注勘记》前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唐石经《春秋》经,陆德

  • 杨升庵夫人乐府词余

    五卷。明杨慎妻黄氏撰。其生卒年未详。是书虽标黄氏撰,但其所作实数不多。黄氏为杨慎之妻。杨慎(1487-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立,充经筵讲官

  • 三家诗异文疏证

    六卷。附《补遗》三卷。清代冯登府(详见前条)撰。本书以清代范家相《三家诗拾遗》为本,但对范书并非漫无抉择、完全袭用。如《汝坟》诗中“愵如调饥”一句,《三家诗拾遗》引韩诗作“朝饥”,《杖杜》诗中《其车》

  •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