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平议

荀子平议

四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条)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五种。《成相》篇,“慎圣人”改作“慎听之”,可备参考;“欲衷对”,改作“欲对衷,比王念孙之说为公允。《修身》篇,饶乐之事,“兑而不曲”,以为“不”字衍文,实误会原文之意。《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义与《论语》相合,本无错误,樾必从《大戴记》,以“省乎”二字为后人所加,须知荀书首篇《劝学》、终篇《尧问》,与《论语》篇第,大旨正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亦见荀书,况且书中《论语》义最多,为何要强从《大戴》,而不从《论语》呢?有《春在堂全集》本,中华书局1954年《诸子平议》本,1959年《诸子平议》(附补录)本。

猜你喜欢

  • 杂学辨

    一卷,附记疑一卷。宋朱熹(敬称朱子)撰。是书以斥当代诸儒杂于佛老之学。共有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录原文,各为驳正于下。末有乾道二

  • 垣曲县志

    ①十六卷。清纪宏谟修,马佐纂。纪宏谟字伯禹,辽宁开原卫人,河南辉县籍荫生,康熙三年(1663)任垣曲县知县。马佐,邑人,榆社县教谕。按垣曲志,创自于明嘉靖十五年,一修于万历年间,纪宏谟掌垣曲后,见旧志

  • 论语张氏注

    一卷。晋张凭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凭字长宗,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司徒左长史。《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司徒左长史张凭注《论语》十卷,亡。《经典释文·叙录》载《论语》张凭注十卷。《唐书·艺文志》载《论

  • 孝经启蒙新解

    一卷。清王泽厚撰。王泽厚生卒、事迹不详。是书首有序,又有凡例,认为“学有精粗,义有深浅,兹特浅而言之,欲人易晓”,语言通俗,意义浅显是其特点。该书所解“有与旧注同者,有与旧注异者,亦间有旧注所未及者而

  • 孝友传

    二十四卷。明郭凝之撰。凝之字正中,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天启四年(1620)举人,官至兖东兵备副使。该书主要记叙历代孝友人物事迹,录自商代,下至元末。体例上按代编次,但猥杂太甚,有些人物,虽以

  • 琅琊代醉编

    四十卷。明张鼎思(详见《琅琊漫衍》条)撰。此书是张鼎思自给事中谪滁州驿丞时,杂抄诸史百家之言,胪次成书。由于宋欧阳修在滁州做官时著有《醉翁亭记》,恰好张鼎思此时亦官滁州,以著书代饮酒,因名此书为《琅琊

  • 归州志书

    不分卷,清曹熙衡修,王景阳增修。曹熙衡,辽东人,官归州知州。王景阳,山西赵城人,相继知州事。州志明代屡次纂修,至变革之际,兵燹相寻,故志无存,典章散失。康熙四年(1665)曹熙衡莅任,尚在征剿,讫兵事

  • 遵道录

    八卷。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所辑皆为明道(程颢)的论说。其书所以名“遵道”,他在自序中称“夫遵道何为者也?遵明道(程颢)也。”他认为宋代理学诸儒中,能得孔孟心事,体用一贯之旨的是周敦颐和程颢

  • 画志

    一卷。明沈与文撰。沈与文自称姑余山人,生卒年与事迹则不详。此书所载画家最早从唐王维开始,至元代商琦,仅十九人。后附叶梦得《评画行》一篇,和文而为注。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反切上字解释续编

    一卷。民国施则敬撰。昔黄侃取陈澧所考得反切上字凡四百五十有二,据以列表解释,命名《反切解释上编》(收入《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4年版)。施氏复检核《广韵》,缀拾补漏,又得八十字,于《集韵》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