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辨释名

辨释名

一卷。三国吴韦昭撰。韦昭(204-273)字弘嗣。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韦曜。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初以丞相除西安令,归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封高陵亭侯,累迁中书仆射,领左国史。后因触犯孙皓被杀。少好学,善属文。作《论语注》、《汉书音义》等多种,多不传,唯《国语注》二十一卷传世。韦氏《辨释名》为是正增补《释名》之作。其书已佚,见于唐宋人所引,仅有二十五条,毕沅辑录之附于《释名补遗》。毕氏附记曰:“检阅群书辄见有引《释名》而今《释名》阙者,辑录以为《补遗》,附于卷末。因取韦昭所补之《官职训》及《辨释名》并附录焉。惟是《官职训》及《辨释名》据昭自言各一卷,则捊然成帙,今虽亡失,其引见唐宋人书者,当不止于是,而予之所见仅此而已。党博雅君子别有采获以补予之不逮,则幸甚幸甚。”其中一条为“车古皆音尺奢反,后汉以来始有居音”,以辨《释名》“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此外二十四条皆为释爵位之文,如“三公,公犹取正直无私也,故公字从八厶”;“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昭帝时,霍光为大将军,犹在丞相下;汉时大将军贵戚为之,或录尚书事。”韦昭尚著《官职训》一卷。《三国志·韦曜传》曰:“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因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辨释名》各一卷。”《官职训》已逸,毕沅据《太平御览》、《初学记》所引辑三条,附在《释名补遗》内。斯三条为“臣,慎也,慎于其事以奉上也。”“古者称师曰先生。”“友,有也,相保有也。”《释名补遗》附于《释名疏证补》。任大椿、龙璋等亦并有辑本。

猜你喜欢

  • 陈书

    三十六卷。姚思廉、姚察(均见前篇)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三十三年历史,全书只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

  • 乐轩集

    八卷。宋陈藻(约1509年前后在世)撰。陈藻,字元洁,号乐轩,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生卒年不详。曾师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闭门授徒,不足自给,至浮游江湖,崎岖岭海。归买田数亩,又为人夺去。曾筑室

  • 王韶之晋安帝纪

    一卷。清黄奭辑。王韶之(380-435),字休泰,南朝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曾任黄门侍郎领著作郎。入宋,又历任侍中、礼部尚书、吴兴太守。著有《晋安帝纪》十卷,又称《晋纪》、《晋安帝阳秋》。记东

  • 唐人万首绝句选

    七卷。清王士祯编。据集前编者自序称,王士祯有感于洪迈《唐人万首绝句》的杂驳,及认为“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于是编选此书。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共七卷,距王士祯去世仅三年

  • 大宁县志

    八卷。清杜棠修,郭屏纂。杜棠字召亭,湖南巴陵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任知县。十八年去任,二十二年(1842)重任知县。《大宁县志》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全书八

  • 彦周诗话

    一卷。宋许(约1111年前后在世)撰。许,字彦周,湖北襄邑(今襄樊市)人。生平不详。书中有“宣和癸卯,予游嵩山”语,下距建炎元年仅三年,据此,知其当为南宋人。书中引述多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语,其宗法元

  • 禹贡拣注

    二卷。清萧光远撰。萧光远字吉堂,遵义(今属贵州省)人。本书上卷为《山水汇钞》,下卷为《各州总论》,大抵以胡渭的《禹贡锥指》为主,同时参考《水经注》和马俊良所绘的《锥指》四十八图,拣择旧注,推阐确解,订

  • 起废疾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此书是针对何氏攻驳《穀梁》的《穀梁废疾》一书而作。汉代《公羊》与《穀梁》同属与《左传》对立的今文经学,但两汉《公羊》独盛,《穀梁》远不能企及。因此,何休之驳《穀梁》

  • 朝城县志

    十卷。清祖植桐修,赵昶等纂。祖植桐,辽东宁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朝城县知县。考朝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时邑令周鲁。再修于万历时县令张泾。又五十余年后,邑人孟兆熊以个人之力重新纂辑邑乘。稿成,然未

  • 芸晖馆稿

    十四卷。明茅翁积(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茅翁积,字稚延,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副使茅坤之子。其性豪荡不羁,以任侠自负。故所作多文酒燕会之词。是集凡诗十卷,文二卷,乐府二卷,而以行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