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邑乘志余

邑乘志余

一卷。清朱彬撰。朱彬(1753-1835),字武曹,号郙甫。宝应人。乾隆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从事经传训诂声音文字之学。著述不下10余种,以《礼记训纂》最为世所称。康熙间修志。历时已久,遗闻甚多,有志之士,各举所闻著书,以备重修志时采择。此也是其中之,道光二十年(1840)修志前所著。有诗文可录者,已入所著白田风雅,或有事涉疑,而无关重大,随笔录存,故名志余。道光二十年修志,其子朱士廉,也预其列,大端均采入,特未注出。近年修志,除已录外又摭其琐碎入诸附录。是编记雍正间特召蔡世远、王懋罽、乔崇修三人事。三人皆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举荐,与年羹尧未见一面,由甘肃巡抚胡期恒推荐。乔、王二人皆宝应人。蔡、王二人被荐入直上书房,乔归故里任教谕。二人刚入京都时,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船至宝应,乔、王两家子弟,欲以小门生见,询问朱止泉先生可否,先生言荐贤举能是为国家而非私情,且乔、王二人在京师,更不当见,遂止。数年后年羹尧因究治党兴伏法,蔡、王、乔皆以素无往来而免受牵连。王懋罽即以亲老告归,蔡世远终身为名臣。年羹尧伏法后,其族人畏诛连逃至宝应,乔崇修毅然匿之,改姓生。今生姓子孙仍繁衍,皆年羹尧后代。

猜你喜欢

  • 友于小传

    二卷。明纪廷相撰。廷相字柱石,献县(今属河北)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历代兄弟友爱的故事。作者认为兄弟友于之情本人之天性,但当时人情日薄,人往往只知亲爱其亲,而不知和睦兄弟,故作成是书,选录旧迹

  • 庄元仲集

    一卷。清庄亨阳(1686-1746)。亨阳字元仲,号复斋。南靖(今福建省南靖县。一作靖南)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淮徐海道。此集仅有文十二篇,是其官淮徐海道时所上奏的河防条议。其文均为政

  • 四六雕虫

    二十卷。明马朴(见《阆风馆诗集》)撰。此编以体类次,计赋一首、序五首、引三首、敕四首、表十首、障词十一首、启八十八首、请启四十二首、书四首、小简三十七首、疏词十一首、祭文十首、上染文五首、呈八首、状一

  • 孟子刘熙注

    一卷。汉刘熙(详见《孟子刘注》)撰,叶德辉编辑。《隋书·经籍志》载刘熙注《孟子》七卷,《唐书·艺文志》同。李善注《文选》,裴駰集解《史记》,颜师古注《汉书》皆引刘注。至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才不著录

  • 祥符文献志

    十七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文学家、学者。正德进士。授沔阳知州,累擢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家居四十年,肆力于学,以古文名于时。有《医史》、《汴京

  • 莝录

    三卷。著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莝录》是一部杂品之作,此书卷首抄自袁陶斋的著书,但不知陶斋是何人,也无从考据。全书所载十一类,包括文房通用到养育禽兽,每类都记载其篇名,又参与著者一些新的看法。书中内容繁

  • 补纂仁寿县原志

    六卷末一卷,清翁植、杨作霖修,陈韶湘纂。杨作霖,遵义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陈韶湘,邑人,举人。仁寿县志,自道光县令马百龄重修后,同治县孝廉马伯枚复别新旧志。兹篇则为光绪县令翁植嘱陈韶湘所纂,然事未竟而翁

  • 武陵县志

    ①四十八卷,清汪斅濑等修,陈启迈纂。汪教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陈启迈,武陵县人,曾任江西巡抚。《武陵县志》同治二年(1863)刻本,此志于水道、堤堰、田赋、学田记载详赡,特具卓识。例如以八景图绘无

  • 诗学事类

    二十四卷。旧本题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子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孤贫。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累官河南按察使。才学广博,与吴国伦、徐中行等号称“后七子”。著有《沧溟集》等。本

  • 西塘集

    十卷。宋郑侠(1041-1119)撰。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时王安石变法,数以书言新法之弊。监安上门时,天旱,流民四起,作《流民图》献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