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旧本题宋赵汝梅撰。汝梅有《周易辑闻》六卷、《易雅》一卷、《筮宗》三卷,总称为《易序丛书》,此书与之同名,也分为十卷,卷各为目。但只有开头两卷为《易雅》、《筮宗》,自第三卷至第七卷则言兵法,详细记
见《玲珑山馆丛书》。
六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无年月,但从本书卷二有关封典的内容来看,则知仍是锡珍等奉敕纂修的八十七卷书中的一部分,即验封则例。书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分六卷:卷一“世爵”,卷二“封典”,卷三“恩荫”,
六卷。明潘季驯撰。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代水利家。嘉靖进士,以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嘉靖四十四年(1566),总理河道。隆庆五年(1571),主持
十四种,二十八卷。清阮复祖等撰。阮复祖字轮源,号台峰,安福(今属江西省)人,乾隆年间举人,补会昌训导。平生著作甚多,论者评其时文学归有光,古文宗法韩愈,诗则学陶渊明、杜甫。长子阮灿辉,嘉庆年间进士,官
见《外台秘要方》。
一卷。近代章炳麟撰。章氏生平著述,参见《新方言》。章氏自叙云:“近代言小学者众矣,经典相承,多用通假,治《雅》训者,徒以群义比类相从,不悉明其本字。……余以鞅掌之隙,息肩小学,诸生往往相从问字,既为陈
二十卷。清张溍(1621-1678)撰。张溍字上若,磁州(今河北邯郸)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本书共二十卷,乃其晚年家居时所作。以《千家诗注》为本,而稍节其冗复。集中凡称原注者,
十五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
无卷数。清王俶撰。王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与《本义》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本依照费、王之次序,已错乱经文。又只载有《本义》而不及《程氏易传》,注不全而解更加艰难,因此遵从朱子十二篇旧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