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新志
十五卷。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陕西人。曾任奉元路(今西安市)学古书院山长,应集庆路总管府嘱,撰修此书,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该书特点是史料丰富,详今略古,条理清晰,无丛杂附会之病。有至正四年(1344)本、正德十五年(1520)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据两江总督采进本著录,误为《至大金陵新志》)等。北京图书馆藏有元至正四年本。1991年南京出版社有点校本。
十五卷。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陕西人。曾任奉元路(今西安市)学古书院山长,应集庆路总管府嘱,撰修此书,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该书特点是史料丰富,详今略古,条理清晰,无丛杂附会之病。有至正四年(1344)本、正德十五年(1520)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据两江总督采进本著录,误为《至大金陵新志》)等。北京图书馆藏有元至正四年本。1991年南京出版社有点校本。
三卷。明黄衷(1474-1553)撰。黄衷、字子和,南海(今广东广州市)人,别号病叟。弘治丙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湖州知府,历福建转运使、广西参政、云南布政使,皆有政绩,累官兵部右侍郎。晚年致仕
五十卷。清奕诉等奉敕修撰,陈邦瑞等总撰。咸丰年间,云南回民反清斗争蜂起。六年(1856年),马复初(即马德新)在新兴(今玉溪)发动回民起义,后与马如龙联合,活动于滇东南。同年,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聚
二卷。明张之象(1507-1587)撰。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上海松江)人。其自幼聪颖,博览群经,才能为时贤所推重。曾任浙江布政司经历。但终因性情不合于流俗,投劾而归。之象一生著述
三卷。清马国翰辑。龚自珍认为,孔壁中书固皆古文,然安国以今文读之,又与西汉之今文博士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说孔安国是古文家的开山之祖,如此看来也难以名实相符。而王先谦则认为,孔子当时用古字来书写“六经”,
八卷,附《崇礼堂诗》一卷。明汪子祜(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汪子祜,字受夫,别号石西,湖南石门人。性喜为诗。其诗文自二十岁至七十岁,皆编年为集。后其元孙汪宗豫搜辑遗稿,由汪懋麟等编定为是编。是集有诗
三卷。清张宪和(详见《公羊臆》)撰。张宪和对公羊学深有研究,撰有《张氏公羊二种》,该书即其中之一。大体上在于驳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牵强附会之说,恢复《公羊传》的原意。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多引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
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约1398前后在世)撰。朱同,字大同,白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
一卷。清王开云编。谱主王文雄(1749-1800),字殿宣,贵州玉屏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入大学士博恒军,曾随傅恒征缅甸,又随大将军阿桂征金川,嘉庆初以镇压湖北白莲教有功,升固原提督,嘉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