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明姜兆熊(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姜兆熊,字恂如,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可考。著有《樊川丛话》八卷。《樊川丛话》记叙的都是杂事,分为朝庙、山川、考证、诗话、闺秀、仙释、怪异、数
一卷,旧本称钱塘凌纬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共收集有五言绝句一百首,书前自序云:“唐李瀚蒙求,以四言成编,诚便记览。自后文士往往效而为之,未有增至五言者。余因暇日观历代君臣言行多有补于世教,
五卷。宋王衮(生卒年不详)编。王衮,北宋时山西太原人,曾为钱塘酒官。曾随父亲赴任滑台道,其父病,遇庸医妄投汤药,病不愈;其母又多病有年。王衮因而发愤学医,经二十余载,博采方论七千余首,从中精选五百余首
一卷。不著撰人。据考当为唐五代之作。书中言灸不言针,显与王焘所作《外台秘要》极言针能死活人之说暗合,当有师承关系。书前有小序一首,句式整齐,骈丽对偶,述撰作要旨:“四大成身,一脉不调,百病皆起。或居偏
二百卷。乐史撰。乐史(930-1007),字子正,宋抚州宜黄(今属江西省)人。初为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历著作郎,知陵、黄、商等州,分司西京,改判留司御史台。著述颇为丰富,传世有《广
一卷,清施国祁撰。施国祁,字非熊,号北研,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县学生,工诗词古文,有《礼耕堂文集》、《元遗山诗注》、《金源札记》等。《史论五答》一书主要是针对杨拙园手抄全谢山与杬董浦论金史五帖而作
一卷。清龚橙(1817-?)撰。龚橙名公襄,字孝拱,号石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之子。少以才自负,屡试不遇,依英人威妥玛居于上海。著有《诗大谊》以及所谓改正许书之作。是书便是改正许书之作。改许
不分卷。清宋书升(生卒年不详)撰。宋书升,字晋之,维县(今四川理番县西四十里)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即隐居不仕。是书前后无序跋。每月题书名及“维宋书升学”,似是十二卷
一卷。清王懿荣撰。王懿荣,详见《天壤阁杂记》条。此书为王氏辑录张廷济、宋翔凤、崇恩殷、彭寿、盛昱、张之洞、李文田、黄绍箕等人,考论金石题记札牍而成。乃王氏随时记录,未经编排之作。书末有其子王崇焕一跋。
十卷首一卷。清于卜熊修,史本纂。于卜熊,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县。于卜熊莅任,以《海丰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二十五年(1686)屡经修辑,又已六十年,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