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鸣盛集

鸣盛集

四卷。明林鸿撰。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才荐授福建将乐县训导,后官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明初,闽中善诗者有长乐陈亮、高廷礼,闽县(今闽侯)王恭、康泰、郑定、王褒、周元,广西永福王偁,侯官(今闽侯)黄元,而林鸿为之冠,号“十才子”。其论诗,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调胜。是为晋安诗派之祖。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说:“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然细味之,求其流出肺腑,卓尔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辩别。七言律如‘珠玉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沙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入定峨嵋半夜钟’……皆气色高华,风格遒爽。”是在洪、正之间,已有异议。故论者谓闽中才隽辈出,彬彬风雅,亦云盛况空前。第晋安一派,流传未已,守林仪部、高典籍之论,若金科玉条,凛不敢犯。动为七律,如出一手。是其末流且驯至为世口实。然林鸿倡始之时,固未尝不舂容谐雅,自协正声。未可以作法于凉遽相诋斥。况高棅尚不免庸音,林鸿则时饶清韵,尤未可不分甲乙,一例摈排。此本为成化三年(1467)林鸿郡人浙江温州知府邵铜所编。凡四卷,五言古体一卷、五言近体一卷、七言古体近体一卷、七言绝句、词话集一卷。附载赋二篇,《梦游仙记》一篇。末有邵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因详加校勘,补其阙略。叶盛《水东日记》载邵铜天顺中为御史,以言事忤权奸,左迁知县,则其人亦铮铮者。或平生以气节自励,文章体例,非所素娴。现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白云居米帖

    十二卷。清姚士斌(生卒年不详)刻前八卷,其孙姚学经(生卒年不详)续刻后四卷。姚士斌,字式峰;姚学经,字东樵。皆旌德(今属安徽)人。姚士斌之父姚继韬曾购得米芾大小行楷书迹共八种,打算刻石,但不幸早逝。姚

  • 小学骈支

    八卷。清田宝臣撰。田宝臣(1792-1858)字少泉,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师事魏茂林。庠生。通训诂之学。《小学骈支》名“骈支”者,言《骈雅》之支也。是书乃补《骈雅》不逮之作。以《说文》为主,以《尔

  • 唐子西文录

    一卷。旧本题宋强行父(1091-1157)辑。强行父,字幼安。余杭(浙江杭州)人。曾官睦州、宣州通判。本书所载三十五条,皆述所闻唐庚(字子西)论文之语。卷首有绍兴八年(1138)强行父自序称:“宣和元

  • 东山存稿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曾预修《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

  • 葬礼

    一卷。晋贺循(详见《丧服谱》)撰《隋》、《唐》志均无《葬礼》之目,《通典》《太平御览》引贺循《丧服要记》外,又引贺循《葬礼》,盖本是两书,《丧服要记》拟《仪礼·丧服传》,《葬礼》拟《仪礼·士丧礼》也,

  • 映秋轩诗钞

    一卷。清丁幼娴(生卒年不详)撰。丁幼娴,字静芬,江西德化人,文安知县丁符九之女,湖北巡检汪东源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同治十三年(187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续编》之中。共收诗三十首。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 纂图集注文公家礼

    十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门人秦溪、杨复附注,后学复轩刘垓孙增注。前有朱子自序。是书分通礼一卷,冠礼一卷,昏礼一卷,丧礼五卷,祭礼二卷;其图散见各门中;其附注、增注,俱以阴文标明,字体古雅,

  • 灯窗末艺

    一卷。《攒眉集》一卷。明杨循吉(1458-1546)撰。杨循吉,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授礼部主事,后乞归,为明中一代名家,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此二种皆为循吉所作古文,

  • 余庵杂录

    三卷。明清之际陈恂(生卒年不详)撰。恂字子木,原本姓曹,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余庵杂录》系其杂说经义诗文、兼载碎事之文,部分语句抄袭他人之言,如其论禹治水顺行一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