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倭哷

倭哷

读音:Wōliè

【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齐齐哈尔、乌喇、黑龙江等地(23,63,180,260)。源自金时女真人斡雷(或斡勒)氏。【变】 ①后改为石氏(180)。②亦作〔倭勒〕(72,180,254,260)、乌力兹(189)。③清驻防索伦正白旗中有沃哷氏(259,260),清驻防达虎里正蓝旗中有窝勒氏,世居黑龙江(259),清满洲正蓝旗人,郎亲巴图鲁(封号)沃埒库勒德(72),〔沃哷〕、〔窝勒〕、〔沃埒〕等均系倭哷之异译。【人】 倭勒苏克金,清满洲正黄旗,同治中任福州副将(72,254)。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齐齐哈尔、乌拉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作 “倭勒”,后或改为单姓“”。(按: 此当为金代女真姓“斡勒” 氏之后裔。)

又,今达斡尔族亦有此姓。《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引《黑龙江志稿》收载,本村名,以地为姓。亦写作“倭勒”。后或改为单姓吴、沃,盖取“倭哷”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沃而得。

猜你喜欢

  • 郦山

    读音:lì shān仲衍孙戎胥轩之妻,郦山氏也,盖即骊侯。(见《路史》)又作骊山氏、丽山氏。

  • 读音:bó【源】 ①春秋时宋右师勃之后,见《世本》(4,9,17,60)。右师一作左师(1,7,12)。②晋孝武时陇西鲜卑人有勃寒,见《通鉴》(242)。③西域罽宾国王勃富雄,后代姓勃(60,91)。

  • 瑚爾漢

    读音:Húěrhàn【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大凌河(23,63,180,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大凌河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Cì/Tsyh,Tsz【综】 荆有㐸飞,得宝剑于干越,见《洪武正韵》引《荀子》(86)。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㐸姓(427)。

  • 文達

    读音:Wéndá【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洪羅

    读音:Hóng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松阿里乌拉(23,63)。【人】 洪罗拖色,清镶黄旗人,世居松阿里乌拉,从征耿精忠、吴三桂有功,授骑都尉(23,63)。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 丁靈

    读音:Dīnglíng本古部族名。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即生活在北海 (贝加尔湖) 以南、独洛河 (土刺河) 以北地方的一个部落联合体,或写作丁零、丁令。族人或以部族名为氏。其俗乘高轮车,北魏

  • 一律

    读音:Yīlǜ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辽姓。‘耶律’ 音译之异。” 当出自契丹族。详见 “耶律”条。

  • 读音:Jié/Jye【源】 见《氏族博考》(16)。

  • 野咥

    读音:yě zhì【综】 北魏时代北姓(7,60,62)。亦作〔虵咥〕(7)、〔吔咥〕(7,12,60)。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姓。一作 ‘虵咥’; 又作 ‘吔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