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é

【音】 又音㜐(Yǐ)(15,21)。【源】 ①娥陵氏,女娲之臣,制都良管(乐器名),见《帝系谱》。娥姓当为其后(60,62)。②古夸娥氏之后(17)。③舜妃皇娥,其后有娥氏(9,15,21,60)。④源自鲜卑,分自拓跋氏,因事被黜,以名为氏(71,242)。一说,北魏代郡娥氏,当出侯莫陈部之太娥谷,以地名为氏(60,63)。【变】 一作鹅氏(71,242)。【望】 东平(17,418)。【布】 浙江开化(310)、萧山(209)、江山(325)、河南林县(343)、江西广丰(328)等地均有此姓。【人】 娥清,北魏时代北人,平东将军(17,21)。娥乔,明时福建闽清人,永乐贡士,任知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吕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帝系谱》 云:“娥陵氏,女娲臣,制都良管,娥姓当为其后。” ②又云: “舜妃娥皇后有此 (娥) 姓。”③又云: “后魏代郡有娥氏,以侯莫陈部有太娥谷,以地为氏。” 代郡,当在山西外长城以南之大同、左云一带。

一音yǐ。

北魏有娥延; 北齐有娥永乐; 明代有娥乔,福建闽清人,永乐中任知县。

猜你喜欢

  • 阿里侃

    读音:Ālǐkǎn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汉姓曰 “何”。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风俗史》 亦载,其注云: “后改为何氏。”

  • 類犴

    读音:Lèiàn【综】 梁孝王世家有类犴反,见《史记》(17,60,62)。汉武帝之次子,名武,立为梁王,徙淮阳,又徙梁,卒谥孝,故称梁孝王。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史记·梁孝王世家

  • 读音:dān【源】①相传周文王十六子封十六国,耽为第九子之国(9),当以国为氏。②老子之后有耽氏,见《路史》(60,62)。老子,即老聃,周时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聃亦作耼、耽。亦见《姓苑》(17)。

  • 读音:Wéi【综】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Qiǎn【源】 见《姓苑》(7,9,63)。《姓氏词典》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 阿更

    读音:A-gēng【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地区普格有此姓(210)。

  • 史叶

    读音:shǐ yè卫顷侯之后,公子史食采于叶,因氏焉。《左传》作史华。(见《通志·民族略·以名为氏》)

  • 叱豆渾

    读音:Chìdòuhún【源】 叱豆浑为柔然一部落,属鲜卑,亦异译为〔折豆浑〕、〔是豆浑〕,“是豆浑”蒙语意为巫者,故叱豆浑源出巫者,后以此为姓(425)。【变】 叱豆(60,62,63),豆浑(42

  • 戈麥

    读音:Gēmài《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zhào【源】 ①见《姓苑》(9,21,24,60)和《广韵》(11)。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兆姓(256)。③彝族姓(130)。【望】 赵郡(17,60,418)。【布】 江西兴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