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í

【源】 ①高阳氏时八恺之一苍舒,谥慈,后世以谥为氏(6,7,12,17,60)。②春秋时齐宣王封母弟于母乡为胡母氏,后分为慈母氏,又省为慈氏(17)。③唐置慈州(故治在今山西吉县),因以为氏(11,60,62)。④朝鲜族姓。【望】高阳(17,418)。【帝】河南息县(302)、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新疆伊吾(370)、浙江萧山(209)、台湾(64,68,261)、河北元氏、三河、黑龙江阿城、辽宁大连、交县、陕西西安、山东等地均有此姓。【人】慈仁,汉时人,见《汉淆阬碑阴》(21,60)。慈国璋,清乾隆戊戌进士(23)。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黄骅、围场,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安徽之泾县,贵州之普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一并收载。其源不一:① 《姓氏词典》据 《姓苑》 注称: “高辛氏才子 ‘八元’ 的后代。因其祖辈 ‘宣慈惠和’,为人称颂。”此乃“断章取义”也,《九通分类总纂·氏族类》 注云:“《急就章》 有慈仁; 《姓纂》 云: 高阳氏才子之后。美其宣慈惠和,因以为氏。”“美其宣慈惠和,因以为氏”,固为《元和姓纂》 本意 ( 《姓苑》 亦持此论),然郑樵引此附以说明。“以臣观之,无是理也。” 故《姓氏考略》注时特别说明 “《通志》、《尔雅翼》均驳之。”《姓氏词典》 又将其视作“”之姓源之一,实属不当。录之以备考查。② 《姓氏考略》 据清张澍《姓氏寻源》 注云: “以地为氏。” 古有慈丘,其城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里。③或系出妫姓。《姓氏考略》注 “慈毋” 引 《路史》 云: “慈氏、慈毋氏,齐王之后。”

汉代有慈仁; 宋代有慈济; 明代有慈止,大足县训导; 清代有慈国璋,乾隆戊戌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sēng【源】 见《姓苑》(15,17,21,24)。【布】 上海、四川成都(21)、福建泰宁(295)、江苏高淳(305)、台湾(64,68,261)、贵州赤水(442)、浙江镇海、嘉善、河南

  • 公干

    读音:gōng gàn神农之后有公干,仕齐为大夫,其后氏焉。(见《姓源》)

  • 楊鏌

    读音:Yángmò《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唐有杨镆龙武。”未详其源。

  • 陽盛

    读音:Yángshèng【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索諾圖

    读音:Suǒnuòtú【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拉沁(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喇沁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費摩

    读音:Fèimó【源】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三派,出蜚悠城、布尔哈图、萨齐库、宁古塔、长白山、瓦尔喀、辉发、苏完、马察、喇发、木城、巴发、七奇里等地(23,63,180,260)。 【变】①后改为马、麻氏

  • 胡什喀哩

    读音:Húshíkāli【综】 清赫哲族姓,世居三姓城(185)。亦作〔傅特哈〕、〔傅什〕、〔马林卡〕、〔富萨哈里〕,汉姓为胡氏(186,187)。疑为瑚锡哈哩之异译。

  • 读音:Lǐ关于李姓, 一种说法是以官职为氏。尧时, 皋陶担任理官, 掌管刑罚, 其后裔即以官职命族为理氏。皋陶后人理徵在商朝为官, 敢于直谏, 得罪了商纣王, 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亡

  • 領占

    读音:Lǐngzhān《姓氏词典》引 《明史》收载,“明有领占竹、领占班丹。”未详其源。

  • 秦楚拉

    读音:Qínchūlā【综】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达西河力之妻为秦楚拉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