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騎施
【源】 唐时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唐书》(60,62)。【变】 后改姓黄、黑等。
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乃西突厥十姓之一。《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注云: “以部落为氏。” 《中文大字典》 亦收,其注云: “七世纪前半叶,西突厥盛时,据今伊黎河上流之盆地,受唐命设立嗢鹿、絜山二都督府,势力甚盛。开元二十七年,经盖嘉运征讨,势力渐削。后因黄姓、黑姓部族之争与葛逻禄之南侵,渐衰颓。”
唐代有突骑施·乌质勒、突骑施·婆葛、突骑施·遮弩。
【源】 唐时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唐书》(60,62)。【变】 后改姓黄、黑等。
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乃西突厥十姓之一。《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注云: “以部落为氏。” 《中文大字典》 亦收,其注云: “七世纪前半叶,西突厥盛时,据今伊黎河上流之盆地,受唐命设立嗢鹿、絜山二都督府,势力甚盛。开元二十七年,经盖嘉运征讨,势力渐削。后因黄姓、黑姓部族之争与葛逻禄之南侵,渐衰颓。”
唐代有突骑施·乌质勒、突骑施·婆葛、突骑施·遮弩。
读音:A-hè【源】 彝族姓。属蒋觉家支(375)。
读音:Liányǐn【源】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屈氏之后有连尹襄老,连尹为官名,其子孙以官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注云: “芈姓,楚屈氏之后也。连尹
读音:qǐ sì【源】 隋、唐时靺鞨酋有乞四氏,见《唐书》(60,62)。靺鞨系隋、唐时东北地区的一个部落,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地区。在周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靺鞨共有七部
读音:Chái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齐国有高柴,为孔子弟子,其孙子高举,以祖父名为姓氏。二是少数民族改姓。柴姓发源于春秋时齐国的高邑(今河南禹州)。西汉时柴姓在
读音:Tuōnuò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黑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yǒu yǎn【源】 皋陶偃姓之后,(6,7,60)。一说,少昊之裔,见《姓源》(17)。按:皋陶即咎繇,传说中东夷族首领,偃姓。相传曾为舜之掌刑之官,后为禹选为继位人,因早死,未能继位。春秋时
读音:Kěhán【源】 柔然、突厥、回纥等国君主称可汗,或以此为姓(62)。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及《中国姓氏集》(62)。【变】明清时甘肃临夏土司韩姓,其姓系“可汗”之略称(103)。可汗
读音:Zēngsīēn【综】 裕固族姓。属西八个家部落,居甘肃肃南,亦作〔增柯斯〕,清末民初时采用汉姓郑(198)。裕固族姓氏。或称 “增柯斯”。本房族名,以为姓。后或改为单姓“郑”,盖取 “增斯
读音:Tì/Tih【综】 《汉景君碑阴》有㬱麟(25)。
读音:Shìjiáng【源】 春秋时齐侯之裔有士强氏,见《路史》(17,60)。【变】 一作〔士疆〕(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