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不谢方

不谢方

方书名。又名《世补斋不谢方》。1卷。清·陆懋修撰。本书选录临床应用确切有效的方剂三十余首。作者称这些方剂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以《不谢方》为其书名。现有《世补斋医书》本。

猜你喜欢

  • 参芪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扁豆、山药、陈皮、葛根、半夏曲、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治诸虚不足,盗汗。

  • 湿嗽

    病名。指咳嗽由湿邪伤脾引起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湿嗽,湿伤脾也。其脉濡细,必兼骨节烦疼,四肢沉重,或有汗,小便不利,痰多,宜白术汤、白术丸。”参见伤湿咳嗽、感湿嗽、湿咳条。

  • 二阴一阳

    ①少阴为二阴,少阳为一阳。《素问·阴阳类论》:“二阴一阳,病出于肾。”指阴胜于阳,肾水上凌。马莳注:“此言肾与三焦为病者,肾胜而三焦负也。二阴者,足少阴肾经也。一阳者,手少阳三焦也。”②刺热厥的一种方

  • 痰迷

    病证名。《厘正按摩要术》:“小儿痰壅气塞,呀呷作声;甚至痰漫窍闭,如痴如迷;甚至痰塞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在小儿为尤多。”治宜豁痰开窍,用涤痰汤加减。

  • ①通噤。口噤不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②闭结不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③活动受限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关节禁固。”④控制。《丹

  • 席珍子

    【介绍】:见王钖鑫条。

  • 疮疡科

    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疮疡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疮等疾患的。相当于现在的外科。参见十三科条。

  • 阴分之上药

    养生药物。见《遵生八笺》。即青年妇人的乳汁。古人有阴分之上是乳,阴分之下是血的说法。认为年老和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以人乳补养。制作方法是和面加乳调匀,打糊成丸,作养生药用。

  • 枳桔平胃散

    《症因脉治》卷三方。枳壳、桔梗、苍术、陈皮、甘草、厚朴。为末服。治气结腹胀,胸前饱闷。

  • 黄庭内景经

    古典气功专著,一般认为系晚唐人作品。《云笈七签》中务成子注本分三十六章,七言韵文427句,计2986字。本书结合了五脏六腑,百脉关窍皆有神的思想,根据其功能、部位、虚拟的色、气、形象、譬喻、五行位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