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河北药材》。即鳖甲,详该条。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金匮有阳毒之纹,叔和作温毒之说,其证形与今之名丹痧烂喉者极合。”即烂喉丹痧。详该条。
指药物性味和平者,多属调理扶正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附于耳孔附近的小毛。有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
病名。又名松子疔。《喉科秘旨》卷下:“松子喉疔生于关内,小舌左右两边,形如松子,淡红而硬,大痛难食,背寒身热,两寸关脉紧甚,乃风火郁积之症也。”治宜祛风清热。用五味消毒饮、六味汤等加减。参见喉疔条。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腰痛。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汤液醪醴论》。指驱除郁于体内的水液废物。宛,通郁,即郁结;陈莝,是陈旧的铡碎的草,指人体水液废物。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疳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