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衄血

内伤衄血

病证名。统指无外伤外感所致的鼻衄。《症因脉治》卷二:“内伤衄血之症,身无表邪目睛或黄,五心烦热鼻孔出血。”常由肺热上壅、胃热熏蒸、肝火上炎、阴虚火浮等因所致。因肺热者,伴见口干鼻燥,或见咳呛。治宜辛凉清解,可选用泻白一物汤,或桑菊饮丹皮茅根。因胃热者,伴见口渴口臭大便秘结。治宜清胃降火,可选用玉女煎,或清胃汤加酒大黄。因肝火者,伴见烦躁易怒,头胀目赤。治宜清肝泻火,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清肝饮肝肾阴虚,火浮于上者,伴见头晕耳鸣,脉沉细而数。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龟版牡蛎等。本证可见于血液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肝硬变、鼻腔炎症等疾病。参见鼻衄条。

猜你喜欢

  • 脉原

    脉学著作。3卷。日本。大西葆光撰于1860年。本书广引历代医家之说,阐述常见27种脉象所主病证。又摘录《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脉诊之原文,结合个人临床心得,分析其病证及治法。书中或因脉论证,或因证

  • 张彦仁

    【介绍】:参见张杲条。

  • 七松岩集

    内科杂病专著。清·郑树珪原作,王满臣等编校。书中用问答体裁阐述了67种内科杂病的证治,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1959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 凤尾连

    见《福建中草药》。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 五色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又名油肿赤硫丹、五色油丹。小儿丹毒之一。系因风毒之热及盛衰变化之不同,其丹色之改变亦异,故名五色丹。治宜大黄、芒硝、栀子、黄芩、干蓝叶、商陆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涂,或蒴

  • 委和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木岁不及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木曰委和。”谓阳和之气不足,使万物生机委靡不振之意。

  • 小独蒜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薤白之别名,详该条。

  • 医学举要

    书名。又名《注礼堂医学举要》。4卷。清·戴绪安辑于1886年。卷1脉学;卷2五运六气;卷3汤头歌;卷4校补药性。其中以脉学叙述较详,运气主病和用药颇多机械推算。

  • 支节烦疼

    证名。亦作肢节烦痛。指四肢关节烦热疼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伤寒论辑义》卷三:“支节者,四肢百节也。若言百节,则似周身百节烦疼,此恐不然,当是四肢之

  • 湿浊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