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孳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腋疬。见该条。
见《审视瑶函》卷五。即复明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视物异色。见复明散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圆红散,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沙苑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足底。俗称脚底板。
病名。又名口中肉毬。见《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因外感六气,内伤七情而起,咽喉之内生肉球,如龙眼核大,有根如线五寸余长,吐球出方可饮食,以手轻捻,痛彻至心,服益气疏风汤,用真麝香二钱,作二次,水和服,或
病证名。一指经血不按期循经而行。二指逆经。陈稚泉《妇科心得》:“女子经血妄行或吐血,或唾血,或口内血腥,用四物凉膈散加生韭自然汁服之。”
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胎前素弱,产后又亏,胃难纳谷,脾不健运。或因伤食而停滞,或因血虚而便闭,误进消耗等药,胃气益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滋热助积,郁积之久,遂成膨胀。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血漏。见血漏条。
见穴位磁疗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