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疡

猜你喜欢

  • 血热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

  • 通声煎

    《类证治裁》卷二方。杏仁、五味子、木通、菖蒲、人参、桂心、款冬花、细辛、竹茹、酥、姜汁、白蜜、大枣肉。水煎服。治咳嗽气促,满闷失音。

  • 见闻精出

    证名。指耳闻目睹色情之事而精自泄者。《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义同漏精,属滑精病。详滑精条。

  • 杓菜

    见《广州植物志》。为莙菜之别名,详该条。

  • 热痰

    痰证之一。①指痰水与热相搏的病症。《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否膈,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噏噏而热,故云热痰也。”②即火

  • 中(zhòng 众)风

    ①病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卒中。指卒暴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的病症。中风的病因,历代医书论述不同。《医略十三篇》卷一以北宋前皆宗《灵》、《素》作外风论治;刘河间

  • 六吕

    古代音律之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参见六律条。

  • 酒渴

    ①渴证之一。因饮酒过多所致。《证治要诀·拾遗门》:“酒渴者,干葛调五苓散。”参见渴条。②消渴病之一种。又名酣饮。《类证治裁·三消》:“有酒渴,由嗜酒积热烦渴,专嗜冷物,乌梅木瓜汤。”详酣饮条。

  • 掉尾势

    即工尾势。详该条。

  • 饮酒发热

    证名。指因饮酒而致的发热。亦可因误服药酒导致。《诸病源候论·解散饮酒发热候》:“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丹溪心法》:“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儒门事亲·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