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梅毒性咽炎、喉炎。《喉科金钥》卷下:“风火喉痹肿痛,……及杨梅丹毒,上攻咽喉。”
病证名。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脐带被水浸湿所致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若脐中水及冷,则令儿腹绞痛,夭(音义同纠。夭纠,形容小儿屈曲绞痛不堪之状)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过。”为寒湿之邪,结于腹
眼科病证。本症“初起甚微,次后渐大,赤脉从白睛贯下,再后黑睛上边从白睛起薄障,障上仍有红丝牵绊”(康维恂《眼科菁华录》)。与赤膜下垂同,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朱振声《妇女病》。即手先下的横产。参见横产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由内伤七情,荣卫不和而成。此证生于背部,或大或小,或肿或消,或软或硬,初发令人寒热往来。若大渴,神清,高肿,脉洪,十余日脓成者为顺。若不渴神昏,漫肿脉细,应期无脓,饮食不思者
指丑时。《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参见十二时条。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身居富贵,口厌肥甘,忧乐不常,饮食不节,饱则即卧,贪闲久坐,血多饮溢,气壅痰生,致令胞胎肥厚。……九月以后,儿已转身,可服催生如意散保产。”(官桂、甘草、川芎、白芷、陈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婴儿出生12小时后,不能吮乳。原因颇多,由于元气不充,脾胃虚寒或秽热郁积者为常见。其症息弱声低,无力吮乳者,宜培补元气,先进独参汤,继进四君子汤;面自肢冷,曲背啼哭而不吮
民族药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等编。载新疆地区常用中草药673种。按其功能分为止咳平喘、祛痰、清热、理气、祛寒、理血、安神镇惊、平肝息风、补益、驱虫、固涩、止痛、外用、利水逐水、祛风湿、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