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泄泻的总称。①《难经·五十七难》:“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②《宣明论方》卷十:“五泄有溏泄、鹜泄、飧泄、濡泄、滑泄。”详各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详内痛外快条。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指在表的邪气。六淫外感,病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出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或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参表证条。
证名。简称哮。见《医学正传·哮喘》。指发作性痰鸣气急的疾患。《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薰蒸,病根深久,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金耳环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宋·刘温舒撰于1099年。3卷。本书专门论述五运六气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其论共31篇,附图表29幅。由于原文比较费解,曾有日人冈本为竹的注释本,将原书逐段逐句地作了说明,分为7卷,名《运气论奥谚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因邪毒结聚壅塞喉间而发之喉闭。《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为因聚毒塞于喉间,痰涎稠实发寒热者。”参见喉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