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徐述条。
证名。指因风邪而致头痛与眼部证候并见的病患。《证治准绳·杂病》:“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或素目病,因而头风……,头痛则目病,目病则头痛。”某些眼疾,可出现此证。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柑皮,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病证名。谓于正午目视昏矇,“乃痰之所作也。在巳午时,真阳之气火胜,心胜肺,肺壅痰灾,时复浑浑而昏也”(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治宜涤痰为主,用局方辰砂化痰丸或局方玉壶丸加减。
即通关丸,见该条。
病证名。《仁斋直指方》。指黑睛翳如碎米、真珠者。详翳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即经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