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夷坚志》。为白芷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者。治同疔疮。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详杨梅疮条。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痢疾病人大便后肛门坠重的症状。《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粪出更坠,为粪后坠,非滞也,故曰虚坠。”有气虚者,为大肠气降而不能升,治以升气举陷为主。有血虚者,所谓“虚坐努责”即是其特点,治以
属湿痰、寒痰。若兼咳而声音重浊,鼻塞,多为外感风寒。
见《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额板眉棱骨痛也……元气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张氏医通》卷八)。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