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先期

猜你喜欢

  • 口不仁

    症名。口舌麻木,感觉减退的症状。可见于中风或脾胃积滞等病。或口服乌头等一类药物过量亦会出现短暂的口舌麻木。参见口麻条。

  • 竹蒿草

    见《岭南科学杂志》。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 全幼心鉴

    儿科著作。4卷。明·寇平撰。刊于1468年。卷1总论儿科医生之守则,服药须知,小儿的生理、血气、禀赋、保育、调理以及面部与手部望诊等;卷2论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病;卷3~4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

  • 栀连二陈汤

    ①《症因脉治》卷一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栀子、黄连。水煎服。治因酒湿而致的半身不遂;或郁痰胸满饱胀,懊憹烦闷;或气逆不利,倚肩喘息;或暑气呕吐,兼有痰涎;或外感呃逆而兼热者。如痰火呃逆,加葛根、

  • 医方丛话

    医话著作。8卷。清·徐士銮辑。刊于1886年。本书杂录诸子百家著作中有关本草、单方及医论,内容不加分类,共收医话约800余条。每条立小标题,附记出处,间有简短按语。卷6末另辑附钞1卷,系据其家藏的宋本

  • 麻仁滋脾丸

    即麻子仁丸,见该条。

  • 颈痈

    病名。出《素问·病能论》。指位于颈部的痈。多因外感风温,风热,肝胃火毒上攻,挟痰壅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成。症见寒热往来,头颈强痛,颈项渐渐肿赤。治宜疏风、清热、消肿。方用牛蒡解肌汤,或奇命丹汗之;或仙

  • 气郁眩晕

    病证名。又称气晕。《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症见头目昏眩,精神抑郁,心悸怔忡,时时面部发热,眉棱骨痛,嘈杂恶心,脉沉等。治宜解郁化痰,安神

  • 腐肠

    出《神农本草经》。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 玉柱骨折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