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楫之剂。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西番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王伯龙《养儿宝》。即差经。详该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即风火眼,详该条。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即阳和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阳和汤条。
证名。指两足软弱,行走时收引无力,举步艰难。《灵枢·经脉》:“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多因脾肾气虚,精血不足所致。本证
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即股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本草纲目》。为八角茴香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