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脾胃蓄痰,风火扰动而起。其唇或如口袋收撮,不能饮食。喉内风痰壅塞,或经一年发。治者用马齿苋汁洗唇……服防风通圣散,”或刺少商出血。若毒入心包,胸脘胀满,呼吸迫促,下
3卷。明·兰茂撰。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著。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有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对于所述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大嘴赤脉附睛障。本症内眥赤脉成束,横贯白睛,蔓延黑睛,碜涩不适。古人认为大眥赤脉属心之实火,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方书名。15卷。元·僧人继洪辑。刊于1283年。作者参阅多种医著,辑录其中的验方千余首。分中风、中气、中暑、中湿等48门病证。每门之前均简论病候及用药。
眉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出《素问·气穴论》。即腑输,见该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又名远志木蓝、虫豆柴。为豆科植物块根木蓝Indigofera neopolygaloides Hu的块根。分布贵州、云南。苦,寒。止痛消炎。治胃痛,胃肠炎,咽
证名。见《素问识》卷八。又称四肢别离,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即大健脾丸,见该条。
痰证之一。一名食积痰。《东医宝鉴》卷二:“食痰即食积痰也。因饮食不消,或挟瘀血,遂成窠囊,多为癖块痞满。宜青礞石丸、黄瓜蒌丸、正传加味二陈汤。”参见食积痰、痰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