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指小儿泄泻,迁延不愈不能禁约的证候。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久泻不止,或误用攻下,致脾胃阳虚,中气下陷,不能固涩所致。症见泄泻不禁,完谷不化,面神疲,四肢不温,口淡食少等。治宜升提中气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肠痔也。”即肛门周围脓肿而伴有恶寒发热者。参见肛门痈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目窗,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吴得夫集验方》7卷,已佚。
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介绍】:见彭浩条。
同收涩。详该条。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病证名。又名胃虚热。①胃气虚弱而引起的发热。《小儿药证直诀》:“发热而不欲饮水者,胃气虚热也。用白术散。”若见于热病后期,兼有口干、舌燥者,宜养胃生津,用竹叶石膏汤加减。②“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
【介绍】:元代医生。号凤石。生平不详,人称凤石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