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即用夹法,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天元纪大论》。详“阳中有阴”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为湿气内逆,寒气不行,太阳上留之证。证见恶寒无热,鼻塞声重,身重体疼,无汗拘紧,头目旋晕,脉迟缓等。治宜温化寒湿。用羌活胜湿汤合术附汤、芎术除眩汤、三因芎辛汤等方。参
即太阳腑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该条。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指五脏宜用苦剂,六府宜用辛剂。《儒门事亲》卷十四:“……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府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联系临床实际,这种说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有虚火实火之分。肺阴虚而生火则为虚火,肺热盛极化火则为实火。临床表现参肺阴虚、肺实热条。
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