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肚腹长大,肉内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用鹤虱末,水调服五钱自愈。”
病名。①指阳虚肺寒所致的多饮多溲。《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景岳全书·杂证谟》以本症属阴消范围,参见阴消条。②指因心火刑肺,肺燥津耗所致者。《辨证录·消渴门》: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官吏。字汝永,鄞县(今属浙江宁波)。曾任总兵马等官职,在抗御倭寇入侵我国沿海上有功。曾把所得到的经验方及脉诀药性等材料,增入其父万表所刊刻的《济世良方》一书中。
病名。多由疠风邪毒袭胃所致。症见牙龈溃烂、疼痛。若齿牙恶热喜寒者,属胃火,治宜清胃散加减;若喜热恶寒者,属胃虚,宜补中益气汤加减。
见《经效产宝》。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即胸骨剑突。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玉堂。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长于诊治痘疹,曾任太医院御医,编纂有《痘疹定论》一书(1713年刊行)。
病名。《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名肾虚泄。”详肾泄、肾虚五更泄泻条。
【介绍】:见朱震亨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入地金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