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镇风汤

镇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钩藤9克,龙胆草青黛、清半夏、生赭石茯神僵蚕各6克,羚羊角(另炖,兑服)、薄荷叶各3克,朱砂(冲服)0.6克。磨浓生铁锈水煎药用。治小儿急惊风,其风猝然而得,四肢抽搦,身挺颈痉,神昏面热,或目睛上窜,或痰涎上壅,或牙关紧闭,或热汗淋漓。因外感之热,传入阳明而得者,加生石膏;因热疟而得者,加柴胡、生石膏。

猜你喜欢

  • 刺木果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刺莓果,详该条。

  • 穴空

    空,古与孔通,即孔穴。《素问·气府论》:“分之所在穴空。”参见腧穴条。

  • 旱莲灸

    药物发泡灸之一。用新鲜旱莲草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敷贴时间约为3~4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等。

  • 丛柏叶

    见《闽东本草》。即侧柏叶,详该条。

  • 体气

    ①病名。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体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本病多发于腋下,其它如乳晕、脐窝、外阴、肛周等处亦可发生。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夏季较重。治疗:用

  • 正对口疔

    病名。见《治疔大全》。疔疮生于颈后正中(天柱骨间)对口处者。初起痒而不痛,有一小吻,顶上一小点如麻子大,或红或黄,治宜急刺百劳、委中二穴。详见疔疮条。

  • 鱼鳔草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过塘蛇之别名,详该条。

  • 鸡毛蒿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 唇缓舌强

    证名。属中风症状之一。《类证治裁》卷一:“唇缓舌强者,解语汤。”

  • 草无根

    见《天宝本草》。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