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刺莓果,详该条。
空,古与孔通,即孔穴。《素问·气府论》:“分之所在穴空。”参见腧穴条。
药物发泡灸之一。用新鲜旱莲草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敷贴时间约为3~4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等。
见《闽东本草》。即侧柏叶,详该条。
①病名。为局部汗液带有特异臭味的一种病证。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体臭。多由湿热内郁或遗传所致。本病多发于腋下,其它如乳晕、脐窝、外阴、肛周等处亦可发生。患处皮肤分泌带有异臭的汗液,夏季较重。治疗:用
病名。见《治疔大全》。疔疮生于颈后正中(天柱骨间)对口处者。初起痒而不痛,有一小吻,顶上一小点如麻子大,或红或黄,治宜急刺百劳、委中二穴。详见疔疮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过塘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属中风症状之一。《类证治裁》卷一:“唇缓舌强者,解语汤。”
见《天宝本草》。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