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水

风水

病名,水肿病之一,亦称风,出《素问·水热穴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又:“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风水病者,由脾肾气虚弱所为也,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逢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故云风水也。令人身浮肿,如裹水之状,颈脉动,时咳,按肿上,凹而不起也,骨节疼痛而恶风是也,脉浮大者,名曰风水也。”《医宗金鉴·肿胀总括》注:“上肿曰风,下肿曰水。故风水之证,面与胫足同肿也。”又:“从上肿者,多外感风邪,故宜乎汗;从下肿者,多内生湿邪,故宜乎利水。”本证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患,参见水肿条。

猜你喜欢

  • 透营转气

    又称透热转气。适用于热性病邪初传入营分的治法。热邪初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心烦不眠、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治法宜于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引邪出气分,从外而解。可用

  • 麻疹集成

    书名。2卷。清·朱楚芬撰。刊于1824年。卷上为麻疹总论及分期论治;卷下论麻疹的各种兼证。全书共50余篇,均系集录整理前人的著作而成。

  • 九宫八风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阐述九宫的方位和八风的区别及其导致的病变,故名。根据斗星的运行规律,确立了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的日期,以及中央和四正、

  • 塘莺薳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樱叶之别名,详该条。

  • 神庐

    鼻之别名。《东医宝鉴》卷二:“神庐者,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户也。”详鼻条。

  • 经行身痛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多因风寒表邪郁阻经络,营卫失调,或因失血过多,筋脉失养所致。症见经行时或经行前后,身体疼痛发热恶寒。若身痛而胀,无汗者为表实,宜发散表邪,用麻黄四物汤;若发热恶寒

  • 冷心痛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因寒所致的心痛。症见心痛绵绵不休,喜暖喜按,肢冷,溺清不渴,脉迟微细。治宜温化为主。《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外受寒,当温散;内受寒,当温利;久则寒必郁,当疏解

  • ①治法,出《素问遗篇·刺法论》。凡气血上逆,阳气过亢、虚火上炎所致的证候,可采用降法。如和胃降逆、滋阴降火、平肝潜阳等均属本法范围。②药物的沉降作用。如苏子、枳实、寒水石等。

  • 葛孝先

    【介绍】:即葛玄。见该条。

  • 曲颊

    又名曲牙。颊,是面的两旁,因其屈而向前,故称曲颊。相当于下颔骨角。《灵枢·本输》:“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