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子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
见洁古老人珍珠囊条。
《温热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即透营转气。见该条。
见《医垒元戎》。即杏子汤第一方。见杏子汤条。
证名。指饮食厚味,恼怒忧思,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症因脉治·呕吐论》:“胃火呕吐之症,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胃火呕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汤合栀连平胃散、
病名。又名膀胱痹。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症见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宜温通。
即妊娠。详该条。
《辨证录》卷十方。黄芪二斤,当归、麦门冬、熟地黄、巴戟天各一斤。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五钱,白开水送下,早、晚各一次。治男子血虚,面色萎黄,不能生子。
病名。外痔之一种。见《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症为肛门部皮瓣赘生,有异物感,无痛痒,但热邪盛时则痛而肿胀。一般不需治疗。疼痛时可用薰洗法。余参外痔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多个内痔状如葡萄者。粘膜表面薄嫩,颜色鲜红,便时常有血出。宜结扎或手术治疗。
见福建《民间实用草药》。为麻秸之别名,详该条。